一生余得许多情_作者:锦绣灰(282)

  他们已经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了,霍锦宁去洗漱间洗漱,阿绣恋恋不舍的走进去从他身后抱住他。

  两人静静相拥了片刻,她轻声问:

  “我们会赢吗?”

  “会的。”

  她小声道:“可我有些怕。”

  这丝埋藏在心里的恐惧,她不敢和任何人说。

  “知道蒋百里先生吗?”

  “嗯。”她点头。

  他是国府著名将领,军事教育家。

  “自二十多年前他就预言中日间必有一战,他将击败日本作为毕生理想,为此几次赴日考察,对于日本了如指掌。数月前,他将毕生心血出版成书,名为《国防论》,共七篇十万字,书中详细阐述了中日作战国防理论,扉页题词是一句话——”

  “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他转过身来吻她,两个人吻深情缠绵,可阿绣又想哭了。

  “阿绣,乖乖的,嗯?”

  阿绣吸着鼻子,点了点头。

  他在她耳边轻声道:

  “勿归勿念,等一切结束的时候,我接你回家。”

  天大亮以后,霍锦宁走了。

  一切就像是一场聊斋异梦,夜半有美貌狐妖敲门,和书生共度良宵,天明时分,人去灯灭,镜花水月,终是虚幻。阿绣扑在床上,把头埋在枕头上,贪恋着他残留的味道,迫切的想要证明昨夜的重逢是真切发生过的。

  可是来不及悲伤,也来不及惆怅,匆匆洗漱过后,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往医院。

  经过众人数个小时的紧张等待,王维国先生终于被从手术室中推了出来。

  医生切除了王国维部分病变肝脏,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

  两天后,王维国开始进食,十天后拆线,可以下床活动了。

  一行人住进了太平山疗养院。

  ......

  “先生,您找我?”

  吃过早饭,阿绣来到王维国的房间。

  “我有几封信件需要回复,我来口述,你打字。”

  王维国笑眯眯的指了指桌边的打字机。

  阿绣走过去,看了一眼散落在桌上的信件,是南京最新的公文回函。

  这信是何时送来的?

  “先生,您都知道了?”

  布鲁塞尔会议已经开幕,列强态度暧昧,极力推行绥靖政策,局势对中方很不利,而淞沪现场也频繁传来噩耗,中方从与日方相持阶段转为被动,从昨天起开始溃败撤退。

  王维国从手术室出来,麻药褪去,清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关注法国外交部对中方的回复。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为了王国维的身体健康,这几日阿绣和欧阳商议着,都是报喜不报忧,尽量隐瞒着王国维,没想到他都知道了。

  王维国轻笑了笑:“我做外交工作快三十年了,什么大风大浪不曾见过,你们难道还怕我经不住这些打击吗?”

  阿绣难过的摇头:“我们只是怕您伤心。”

  东北,热河,长城,平津,华北,华东......眼见地图上硝烟弥漫,战火连天,我泱泱中华,何以如此多灾多难?

  日本人号称三月亡华,气势如虹,我们究竟能不能抵抗得住,没人有答案。

  “我少年时亲眼见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皇室仓皇逃窜,后经巴黎和会,全世界都意图瓜分中国。南宋失了半壁江山,撑了一百年,南明内忧外患,尚且苟延残喘五十年。而这些苦难,我们都挺过来了。阿绣,你要记住,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绝不会轻易放弃,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们就永远也不会屈服。”

  王维国身子还没有养好,胸闷气短,一长段话说的平缓无力,却如泰山一般稳稳的压在阿绣心上,给了她无穷的信念和力量。

  前有将领士兵,后有黎民百姓,我们还有这样多的人坚持不懈,还有这样多的人舍生忘死,还有这样多的人奋不顾身,说放弃实在太早。

  “接下来的路,也许还很漫长,但我们一定要继续走下去,因为我们背后,是四万万民众,是泱泱中华。”

  王维国低头咳了几声,笑道:“南京的批复已经下来了,明年我会继续任国联代表,阿绣,你还愿不愿意跟着先生?”

  阿绣毫不犹豫的点头,“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  1.咳咳,久别重逢,一夜七次什么的大家自行脑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