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余得许多情_作者:锦绣灰(295)

  二人静坐,一时无言。

  距离开船还有四十分钟。

  经年累月,二人天各一方,只有偶尔在报纸上才能得知彼此的片语只言。不是漠不关心,只是无可奈何。

  如今一朝相见,却是最糟糕的时刻,马上就要迎来下一次的离别。

  遥遥无期的离别。

  “九哥......”

  “上船!”

  华永泰不用质疑的道:“我不想真的拿枪逼你。”

  阿绣低头不语。

  华永泰一声长叹,伸手抱了抱她。

  他该知道,她是他亲生的妹妹,两人一母同胞,骨子里流着相同的血,她的倔强,她的执拗,比他只多不少。

  “我十六岁背井离乡,东渡日本,踏上异国土地,从我立志投身革命的那一天,我此生就没有家了。而今山河破碎,国之倾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无论是我,还是...显谊,最后只有你死我亡。而你,只要你活着,哪怕身在异国他乡,也能叫我知道,这世上我还有最后一个亲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平安生活,叫我知道,我过去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做的有意义。阿绣,答应我,好好活着。”

  他的同学,他的战友,他的学生,甚至是萧瑜....这些年他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为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究竟牺牲了多少人,失去了多少人,又连累了多少人?连他自己的这条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丢掉,多少次徘徊生死一线,他对死亡已是坦然接受。可他的妹妹,他唯一的妹妹,他希望她能好好活着,活到最后,替他来亲眼看见光明到来的那一天!

  “好。”

  阿绣缓缓点头,泪水溢出眼眶,她将头轻轻靠在哥哥的肩头,轻声道:

  “九哥,你保重。”

  远洋轮渡的笛声悠悠长鸣,阿绣站在舷梯上,回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土地,看了一眼人群之中那唯一为她送行之人的模糊背影。

  此日一别故土,去国还乡,今后山高水长,天各一方。

  愿战火终会熄灭,愿胜利属于祖国,愿山花明日烂漫,愿他们今生今世还有相见的那一天。

  作者有话要说:  1.二少不能出面,二小姐已经被扣上通敌叛党的罪名,只不过没有确凿证据。而阿绣是华永泰的妹妹,二少一出面两个人都会折进去,除非从此亡命天涯,或者一起去延安,但是二小姐是一定会被连累的,所以二少一定不能出面,这是个死局,无解

  2.下一章高能预警

  3.留言前五送红包(留言为十五字以上有效正面留言,无效恶意留言顺延),请大家积极评论留言~

  第119章

  从中国到旧金山这条航线, 阿绣是第二次走了。

  上一次,是十年前, 是和霍锦宁, 他们包下了整条邮轮赴美参加万国博览会。

  彼时,碧海蓝天, 他们年华正好。

  与她假扮夫妻的美国记者爱德华是一位性子温和的中年男士,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这一次虽然受托掩护阿绣出国, 可他并不知道她的身份,舱房中首次见面,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

  “嗨!美丽的女士,不要太伤心,你的男朋友一定也会想念你的。”他眨了眨眼, 戏谑道:“我刚刚不小心看见你们在码头依依惜别了。”

  阿绣愕然, 遂也保持沉默, 没有解释。

  事后她也问过他,如今国内兵荒马乱,不知道她的身份, 他为何还要冒险帮助她?可爱德华只是笑了笑:“在我看来,帮助一个中国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这句话阿绣初时不解, 而在接下来的漫长旅途中, 她终于渐渐明白。

  虽然对外是夫妻关系,但两人住的是里外套间,分床而住, 互不干扰。

  阿绣出于谨慎,每日只待在房间内,并不外出。

  而爱德华也整天留在房中,他的桌子上堆满了笔记手稿,和照片资料,他埋头其中,昼夜不歇,有时连饭都忘记吃。

  阿绣无意间被桌上的一张照片吸引了过去,

  一群半大孩子坐在石头上念书,没有课桌板凳,老师在木板上用黄泥土块写字,看起来条件艰苦。

  “这是哪里?”

  爱德华回答:“那是延安的保育小学,建在窑洞里,入校的都是前线将领子弟和抗战烈士的遗孤。”

  阿绣一愣:“你去过陕甘宁?”

  “当然,我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