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余得许多情_作者:锦绣灰(34)

  “想也没用。”

  笙溪镇上的女孩子从来都不上学堂,很多连字也不识一个,她要是读书会很奇怪的,会让周围的阿婆阿公都指指点点的。

  霍锦宁自然明白她心中所想,轻轻摸了摸她低垂的小脑袋,没有说话。

  炽热的温度透过发丝头皮传来,阿绣再一次羞红了脸,但她心中有别个事,她咬了咬唇,鼓起勇气问道:

  “我,其实不太懂,范先生有学识,也有见地,为什么要去参军?”

  为什么抛下青梅竹马的未婚妻?为什么去选择一条生死未卜的路?是为名,还是为利?

  她读书不多,但经常听镇上茶楼里评书演义,也知道历史上朝代更替,今天赵家坐天下,明天李家坐天下,谁当皇帝有什么打紧?反正日头还是要一样的升,河水还是要一样的流,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一样的过。

  这话她憋在心里好久了,不敢问谁,也不知道该问谁,自从范先生走后,在凤姑面前,她连这个名字都不敢提。

  眼前这个人是上海的富家少爷,通身贵气,西洋做派,和小镇上的人都是顶不同的,他一定见多识广,他会不会知道呢?

  霍锦宁沉默了很久,他看着小姑娘水汪汪的眼睛瞧着他,这是一双江南水土滋润出来的眼睛,就像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她见风吹,见花落,见水流,见云起,就如同这小镇一样,依山傍水,幸而又幸的在这乱世偷得浮生片刻。

  不知外间战火纷飞,动荡不堪。

  他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

  “因为他想让千千万万个小阿绣都有书念。”

  民国三年,袁总统复辟登基,蔡将军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役轰轰烈烈打了两年,无数热血青年舍生忘死,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民族未来。

  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抛家舍业的范先生,许许多多与爱人生离死别的凤姑,许许多多想上学却不能上学的阿绣。

  他们需要一个太平盛世,他们需要一个强大而自由的新中国。

  作者有话要说: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将军对袁彻底失望,但为了打消袁的戒心,他表面装作赞成帝制,整日里出入风月场所,醉生梦死,私下里和梁启超等人密谋“倒袁”计划,后来在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逃离北京,假意前往日本治病,辗转奔赴云南,招兵买马,组织了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

  最广为流传的,是蔡锷离京临别时,对小凤仙说过的那句话吧

  ——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这一走,就真的是诀别。

  第14章

  “姐姐!姐姐!今天先生的测验,我得了一百分!”

  萧珏高兴的把试卷拿给萧瑜。

  萧瑜接过扫了一眼,笑道:“还成,想要什么礼物?”

  萧珏小脸涨红,小声说:“姐姐,你上次说要带我出去玩的......”

  “还记得呢?好,我言出必行,让金环给你换套衣服,我悄悄带你们俩个出去玩。”

  “姐姐万岁!”

  萧珏乐的不停拍手,他今年七岁,走出这个小院子的次数屈指可数,他对外面的世界好奇的不得了。

  “小姐?”金环有些迟疑,也有些激动。

  小少爷被关在这个锦屏苑多久,她就陪了多久,她都快要忘了外面是什么样的了。

  可她还是有些担心,怕老太爷怪罪。

  “没事儿。”萧瑜示意她安心。

  自从她和霍锦宁从国外回来,全家都在等着她嫁进沪上霍家,谁敢惹她?而最近政坛局势又变,萧老太爷每天几乎快搬到府衙住了,哪有闲情管家里这些事,也许他早就忘了锦屏苑里还有这么一个孙儿。

  “霍祥,备车,我们出去。”

  霍祥有点为难:“小姐,那听您的意思,咱们是从后门走?”

  闻言,萧瑜脸上笑容淡了几分:“他还等在那里?”

  “是啊,云老板已经在后门等您七天了,天不亮就来,入夜了才走,不见到您誓不摆休。好歹是没杵在前门,这要是让别人看见了,可不成样子。”

  萧瑜失笑:“他这是跑这儿来点卯了?”

  那天陶然亭,梁瑾反串了一曲《山桃红》,端得是情意绵绵。然而萧瑜丝毫不为所动,客客气气的起身告了辞。

  然后萧瑜就再没上戏楼听过戏,也没再见过梁瑾,再后来他就每天来萧府后门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