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春三兄弟很是不自在。
陈沐雨补刀:“我大哥长兄为父,为了我们兄妹几个也竭尽全力了,所以我大哥无论怎么做,我兄妹几个都是无条件的支持响应。
如果为了这个影响我考功名,那我宁愿不考,帮着我哥哥打理田庄和生意!
现在我们家过得红红火火,不需要当官才能过上好日子,只是当官名声好听而已!你们要闹尽管去,看我们兄妹怕不怕!”
陈沐风的大伯叔叔如坐针毡。
吃饭的时候,陈沐风果然没有安排陈知春三兄弟的碗筷,并把他们“请”到炕尾坐着。
陈知春三兄弟伸头看了一眼炕桌上的菜,辣子烧鸡、卤香干、红烧鱼块,红烧五花肉、韭菜炒蛋……林林总总一大桌子的好菜,看得他们口水直流。
可是没有他们的份儿,他们留在这里看陈沐风他们吃,简直如受酷刑一般,于是只得自己告辞离去。
陈老汉夫妇两个见他们三个儿子先行离开了,心中有些不安。
陈沐风兄妹几个对他老两口满肚子的意见,他们怕在陈沐风这里吃饭吃的晚了,陈沐风并不派车送他们回去,他们两个一把年纪了,那么远的山路,自个儿走回去也是吃力的。
虽然这满桌子的好菜,他们也想尽可能多吃些,可是又怕陈知春三兄弟撇下他们先走了,于是狼吞虎咽的吃了个半饱,就告辞离去,追赶他们的三个儿子去了。
陈知春兄弟三个虽然出了陈沐风的家门,可是并没有走远,他们还等着陈老汉向陈沐风要些好处,他们好帮着背回家去,却见陈老汉夫妻两个慌慌张张的从陈沐风家里出来,却都是空着手,不由得大感失望,忍不住埋怨陈老汉老两口,临走了也不知道向陈沐风要些米粮油回去。
☆、第六百一十三章生日礼物(第二更
他们山里人家基本上都是旱田,很少有水田,即便是旱田也种不起麦子来,只能种红薯,玉米等杂粮,吃细粮的机会很少,好不容易来陈沐风家里一趟,哪怕是背几百斤细粮回去也是好的,可现在什么都没捞到,简直是白跑!
陈老汉一行人都很不高兴的鼓着腮帮子灰溜溜的回家了。
陈沐风家现在在大兴土木,制茶作坊还没盖好,陈沐风就先借了采薇家的空房子制茶。
采薇过去看了几回,也问过制茶师傅,她和陈沐风两家前前后后加起来两千多亩的茶园大概能够摘多少茶叶,制多少茶。
那几个制茶师傅都估计应该能够产个五百多斤的样子。
采薇和陈沐风在心里估算了一下,除去送给皇宫里太后和贵妃娘娘的,应该还能剩四百斤左右,今年可以先试着卖一卖,陈沐风也表示同意。
制茶期也没多长时间,半个月左右就全部结束了,因为茶叶一般长到半个月之后就老了,这种老茶叶制出的茶不中喝,既然采薇和陈沐风走的是尖端茶叶的路线,肯定不会制这种粗劣茶叶。
新茶一做成,采薇就送去苏府和陆府每家各十斤,苏卓然那里又是单独送了十斤,宫里的娘娘和太后那里总共六十斤,也都交与苏卓然,连同小满创新的几种新品种这个季节正穿的绫罗绸缎一起拜托苏卓然送到宫里去,剩下的茶叶除了留五十斤留着送人,其余的则放在陈沐风的杂货铺子里卖。
开春不久,陈沐风就在县里买了一大间杂货铺子,他走南闯北可以从外地带回不少辽东没有的物品来卖。
因为是直接从卖家那里进货,没有中间环节,利润空间很大,再加上他做生意活泛,批零兼售,因此生意相当不错。
陈沐枫的杂货铺子一经挂出太后赐名“碧云烟”新茶有售,尽管卖到三两银子一两的高价,那些达官显贵还是都趋之若鹜,一掷百两的买上几斤。
不过因为茶叶数量有限,所以采薇和陈沐风事先就商量好了,每个人最多只能买三斤,不这么规定的话,就有很多达官显贵买不到茶叶,那么他们俩就无形中得罪了不少人。
三百多斤茶叶共卖了近万两白银,采薇和陈沐风两人狠赚了一笔。
制茶和卖茶,陈沐风出的力更多,采薇因此非要坚持卖茶的利润陈沐风分七成,她分三成,最后两人像吵架一般争得脸红脖子粗,陈沐风拿了六成,采薇拿了四成。
采薇点拨小满织出的棉绸一经上市就销量大好,棉绸是把棉花纤维处理之后,并且只用在纺车和织布机上做些改动就可以了,织起来并不困难,所以成本低廉,因此卖价也不是很高,普通百姓一般也都穿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