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翻身记:嫁个将军好种田_作者:凤五(1017)

  建房需要的木材,石头以及竹子都在山上,只有让那些俘虏先开山,各个生活区才能有材料建房。

  朱灿和牧波三个按照孟彤当初的交代,拿着俘虏名册细心的把那二十多万壮劳力,像豆腐块一样分刮成了一百多只小队,然后对比过这一百多只小队的能力之后,才调配到各处开工。

  安排几十万人的工作作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朱灿三人忙的都快累成狗了,可青松、青江几个却丝毫没有要上前帮忙的意思。

  美其名日:他们是用体力干活的,而朱灿三个是用脑子和笔杆子干活的,他们不是一个系统的,所以不在他们能帮忙的范围内。

  对于朱灿来说,青松几个可比齐子骁可怕多了,这几个小子虽然看着比他都小,一个个整天还都笑嘻嘻的,可知道他们底细的朱灿,丝毫不敢在他们面前得瑟。

  所以他们虽然整天累得要死,除了写信去给孟彤诉苦之外,丝毫不敢对青松几个抱怨,只能苦哈哈的继续努力干活。

  二十多万壮劳力一被分派到了五十多座大山上,就跟勤劳的工蚁一样辛勤的工作了起来。

  大小不一的山石、整根的木材、翠竹,甚至是只能用来烧火的柴禾就源源不断的被运下了山。

  能烧火的柴禾被两族那些强壮的女人运走,山石、木材和翠竹则被两族强壮的男人们运往各个生活区,准备按照大周工匠画出的图纸,建设全新的吊脚楼……

  齐子骁虽然看不上朱灿,却不敢真的把那二十几万俘虏扔给朱灿三个就不管了,那毕竟是两族完整的战力,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会再起来造反。

  齐子骁的一颗心一直高悬着,连睡觉都不敢真正合眼,根本做不到像凌一那样没心没肺,还敢把事情往他身上一扔就借口送捷报,不等朝庭的皇命下来就直接回洛阳去了。

  齐子骁看不上凌一,但对大周的忠心却是天地可鉴的。

  凌一可以把二十万大军和几十万俘虏甩给他,就拍拍屁股潇洒的回洛阳去了,可齐子骁却无法甩手不管。

  朱灿三人把二十几万俘虏分成了一百多只队伍,分派到了各个山头和建设区做工,齐子骁就整日不放心的带着副将奔波于各个山头和建设区来回巡视,就怕那些俘虏不老实再闹出事来。

  ☆、753不安

  也因为齐子骁的紧张,二十万大周军也被他化整为零,分布于各个山头和建设区做起了监工来。在这样的氛围下,各个小部族的使者被打发了回去,也因为土家族和苗族的全军复没,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而几个人口大族则因为朱灿事先的拜访和送礼,自觉公主府有意拉拢结交他们,所以也全都抱持了观望态度。

  四川府的建设在各族的沉默和齐子骁的努力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

  不过两天时间,漂亮又宽敞的呆脚楼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出现在四川府的各个生活区。参与建设的两族汉子们看着自己建起来的漂亮呆脚楼,眼里闪过的是羡慕、嫉妒和仇恨的光芒。

  然而没过两天,这些建好的呆脚楼里就住进了人。

  可让两族的汉子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住进这些呆脚楼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的族人,是他们族里行动不便的那些老人,和那些还需要人照顾的尚年幼的孩子们。

  这样的事情让两族被俘虏的汉子们茫然了,这让他们看向呆脚楼的目光里少了仇恨,多了诧异、想念和温暖。

  第二天,第三天,随着呆脚楼一座座的建好,住进呆脚楼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呆脚楼以更快的速度被建起来,而每当有呆脚楼建好,就会有人立即住进去,可让两族汉子们的心越来越火热的是,那些住进呆脚楼的人都是他们的族人。那是他们的父母,孩子,和妻子和姐妹。

  很快那些被俘虏的汉子就发现,那些住着老人们的呆脚楼里,出现了穿着长袍背着药箱的大夫身影,而住着孩子们的吊脚楼里,传出了孩子们稚嫩的朗朗读书声和欢笑声。

  慢慢的,新建好的呆脚楼里出现了女人的身影,那些女人们并没有汉子们想像的变翘楚,她们的脸上既没有悲伤也没有愤怒,有的只有笑容,满足而舒心的笑容。

  不过数天的建设,建好的呆脚楼虽然还不足计划建设的二十分之一,可两族被俘虏的汉子们都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