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翻身记:嫁个将军好种田_作者:凤五(271)

  春二娘是童养媳,娘家没人,他们一家被分出去之后,孟彤也就只有孟大和春二娘两个亲人了。

  她如今披麻戴孝,还去买了寿棺,再联想到孟大早上祭祖后,连站都站不住,最后还晕了的事实,众人脑补之后都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孟大真的死了。

  ☆、202清算

  往年,村里要是有红白喜事,村里人都会自觉前去帮忙和守夜。

  可孟彤一家住在山地那儿,如今那儿还有一群野狼盘据,谁敢不要命的往那儿跑啊?

  有人去找了孟族长商量,可孟族长面对那么一群野狼,也是束手无策。

  要说那狼如果都是野生,那也还好说,大家伙儿一起拿上刀枪棍棒,点上火把,或打或杀或赶都没事,可那些狼现在都成孟彤养的了,他们要是这么干,那可就不是去帮忙,而是去寻仇了。

  众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得出结论:除非孟彤进村请人帮忙,否则他们就是有心帮忙,也没法帮。

  村里如刘大,牛二,陈大娘等人,都翘首以盼,心心念念的等着孟彤进村来请他们帮忙。

  可谁知左等右等,眼见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孟彤就是没有进村里来。

  有人好奇之下,还想大着胆子去山地那儿看看,最后也被满林子的野狼给吓了回来。

  过了头七。

  第二天一早,孟彤就在自家院子里架起了柴堆,然后和春二娘一起将祝香伶的棺裹抬到柴堆上,泼上桐油之后,点上火,火化了。

  之所以选择在自家院子里火化祝香伶的遗体,而不在外头,是怕外头风大会把骨灰吹走。

  孟彤觉得在自家院子里,只要注意着点儿,就算骨灰有被风吹散的,想找回来总比较容易些。

  孟彤没让春二娘在场旁观,只她一个人跪在院里给祝香伶送行。

  大火熊熊而起,转眼就将棺木整个吞噬了进去。

  火烧棺木和人体的气味是很奇特的,这气味被风一吹,靠山村那头就有人注意到了山地这边的火光。

  “快看,山地那边是不是着火了?”

  有人脑洞大开的惊叫,“哎呀,不会是孟彤和春二娘想不开,自尽了?”

  “咱们赶紧去看看,说不准还来得及救人。”

  这想法是挺好的,可惜面对虎视眈眈狼群,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

  有人提议打了狼再冲过去救人,但是打狼何其危险?再说那火光要真是春二娘和孟彤放火**,等众人打完了狼,孟彤和春二娘只怕早就烧的只剩下渣渣了。

  “也不定是你们说的那样,照时间算昨天应该是孟大的头七,那说不定是孟彤烧冥器纸钱的火光呢。”

  一众村民虽然不太满意这个答应,不过既然没法进山地去一探究竟,也就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泼了桐油和柴堆和棺木燃烧的极快,不过一个时辰不到,火焰就慢慢的熄了下去。

  孟彤一直跪到灰烬冷却,才拿出骨灰坛,将骨灰一点点的收拾了进去。

  祝香伶死了,但她临死前的遗愿却深深的刻进了孟彤的脑海里。

  祝香伶为了给她的将来,赢得点儿砝码才会用仅剩的寿元去救魏铁军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孟彤还是想去问清楚当天的情景。

  孟彤这么想了,也就这么去做了。

  将骨灰坛供奉到祝香伶屋里的小书桌上,孟彤虔诚叩拜之后,跟孟大和春二娘说了一声,便骑着骡子进了水头镇。

  到了武义堂,守门的侍卫都认得她,一见她来也都挺高兴,因此见她问话,也都事都俱细的一一应答。

  只可惜孟彤想见周元休和齐子骁,这两人却已经在她不知道的时候,离开水头镇了。

  一名侍卫道:“也就清明那日的午后,大约未时初的样子,京城里送来了份八百里加急的急信,小的听信差报的是京城大将军府齐夫人的来信。”

  “周公子和齐公子接了信,不到一个时辰,就带着得用的随从急急忙忙的出镇子去了,小的后来听说两位公子是快马加鞭的回京城去了。

  “他们的那些行理还是留下的几个小哥第二天整理了,由魏成校尉帮忙一起押运回京城的呢。”

  什么事能让齐子骁和周元休一听就急忙往京城赶?无非也就是齐梓良被清算了呗。

  孟彤知道这是洛阳那头的大佬们,这次的掰手腕,已经有了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