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翻身记:嫁个将军好种田_作者:凤五(899)

  孟彤垂眸掩住眼底的了然和嘲讽,好似没听到那一声瓷器异响一般,继续从容的道,“后头的几位皇弟年纪尚幼,儿臣一时倒也看不出什么来,若是父皇现在就要立储,不如册立三皇兄。

  趁着父皇如今正当壮年,也好让大皇兄和二皇兄成为三皇兄的试金石,若是三皇兄败了,父皇也还有时间可以在剩下的几位皇弟中挑选合适的人培养起来。”

  ☆、665送菜

  皇帝看着孟彤,嘴角禁不住的抽搐,眼底深处闪过一抹惊恐和了悟。

  他惊的孟彤对于帝王人选竟有如此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终于了悟,祝香伶临死时为什么没有把供奉令传给自己孙子,而是给了孟彤。

  孟彤到洛阳四年,皇帝也观察了她四年时间。这个才十四岁的女孩,对于权欲似乎并没有什么追求,平时除了医术最热衷的竟是买地种田。

  她在京中虽也交了几个年龄相近的朋友,但却并不与对方背后的家族亲近,其母春二娘一年到头除了上街看个花灯买匹布,也是天天窝在府里种地。

  皇帝当时听到孟彤把公主府美轮美奂的后花园里,那些价值千金的名贵花树全铲了,给她母亲腾出地方种青菜黄瓜时,整个人也是崩溃的。

  他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两母女贫民乍富,一时还脱离不了泥腿子的习性。

  但是后来,皇帝却越看越有些看不明白了,先不说孟彤那一诊百金的贵的吓死人的出诊费,就说她那个有间药铺里买的那些药丸,几年下来赚的钱也足够她们母女挥霍了。

  更何况皇帝知道,孟彤里还有他吐出的一千万两巫门的财富,虽然后来孟彤分了一半给胡清云,但那五百两万银子也够她挥霍到死了。

  可四年下来,孟彤除了刚来洛阳时,在泰和楼宴请了同窗一次,在自己府里搞了一次宴请,后来竟是除了去皇家书院,就哪儿也不去了。

  她天天呆在公主府里,不是研究医药就是陪她母亲躲后花园里种菜,仿佛就跟种地扛上了似的。

  而她唯一做的让皇帝觉得扎心的事,大概就是孟彤名下的那些农庄,专门收留大周各地的孤、寡、乞儿,以及征招伤残士兵为已所用的事了。

  可皇帝观察了她四年,孟彤除了每年冬天,其名下在各地的农庄必会在当地开设粥铺施粥济民,给当地的穷苦人家送吃送喝的之外,每逢有地方遇灾必会派人前往赈灾,然后就啥动静也没有了。

  皇帝就是想以此事指责她图谋不轨都不能,因为人家施粥时连个条幅都没拉,给人送东西时,每逢有人问起,也只说是自家夫人小姐心善,特意给对方送些东西。

  人家都这样无欲无救了,你还能说她啥?

  皇帝很不想信相孟彤求济百姓是没有目的的,可几年看下来,事实就摆在那儿。

  不过皇帝现在就算有些信孟彤对权欲没兴趣了,却也没办法对她真正信任起来,他其实可以说是有些畏惧孟彤的。

  巫门与大周皇室共存了一千多年,其医术向来是最为神秘和让人敬畏的,但过去的一千多年,巫门也没有研制出如延年益寿丸这样,能让人年轻十几年的神药来,孟彤小小年纪却办到了。

  皇帝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孟彤可是因为毒倒了朝阳公主,才被他召进宫的相见的。都说医毒不分家,皇帝现在都还记得朝阳喝了御医开的药,结果吐血不止的情形。

  那样逆天的医术,让人细思极恐,不得不心生畏惧啊。

  想到孟彤这些年的种种,皇帝有心想交心里的想法告知,但一想到孟彤那一身高到可怕的医术,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相比起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胡清云,他还是无法完全信任这个半路跳出来的女孩,立储之事事关重大,就算孟彤是巫门传人,但在她没有拿到供奉令之前,皇帝觉得他还是不应该冒这个险。

  这一切说来话长,其实也只是皇帝一个念头的事情。一念想罢,皇帝不动神色的点了点头,对孟彤笑道:“解忧这番话颇有见地,此事容朕再好好想想,你先回去吧。”

  “是,儿臣告退。”孟彤冲皇帝福了福身,就转头退出了御书房。

  按照规矩,今日进宫谢恩,见过了皇帝之后,她与凌一仍需去栖凤宫向皇后叩谢。

  不过孟彤才从御书房出来,就看到了皇后的心腹宫女白荷离去的背影。

  凌一一见她出来,就迎了过来,孟彤却没有看他,而是望着白荷离去的背影,小声道:“那是皇后身边的白荷吧?她来是干什么的?怎么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