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个时辰至天福寺,普静方丈领着众僧在山门前等候,沈老夫人等被搀扶下轿,彼此问讯见过,带入寺中净室盥洗,有坐卧歇息的,有去内殿看演佛事的,还有四处游走的,田姜则同沈老夫人坐在榻上说话,把沈荔唤至身边嘱咐:“祖母可就拜托荔姐儿多加照顾了。”
沈荔也才刚晓得田姜不随她们一道去金陵,紧攥着她衣袖,眼泪汪汪止不住,搞得田姜心里也不好受,揩帕子替她擦脸颊,一面勉力笑道:“我肚子太大了,里头弟弟妹妹经不起舟车劳顿,所以不能随你们去,实为憾事,不过对你却是桩幸事儿,你瞧京城高门大府的小姐,养在深闺至及笄,出嫁入夫家后宅,守着四方檐沿天地过一辈子,见不得外边许多世面。可你却有福气南下金陵,那是六代古都建地,帝王为宅,曾盛极一时,如今去看依旧城笼蓊蔚洇润之气,成龙蟠虎踞之势,所居处背靠栖霞山更有诸多妙处,你定会不枉此行。”
沈荔到底孩子脾气,经这番鼓动生起向往之心,不再哭了,只巴巴地问:“那何时才能再见娘亲,还有爹爹呢?”
田姜不知该怎么回答,也不想骗她,正踌躇时,沈老夫人插话笑道:“等我身骨康健就回京,得劳荔荔用心照顾才是。”
沈荔认真的点点头,想着那应该很快就能复返,脸色瞬间变得明媚,围簇四周的丫鬟嬷嬷也笑起来。
不多时僧人送来热腾腾的斋饭,虽是素食却十分可口,趁吃饭的当儿,又过来个年轻僧人,一直走至田姜跟前,打个问讯道:“方丈有请,施主随小僧来。”
田姜心领神会,同沈老夫人低声辞行,又嘱咐沈荔几句话儿,即由翠梅搀扶,沈勉跟在后头,随着僧人从净室后门出,过一条夹两壁羊肠青石小径,数十步后现一片簇簇竹林,从竹林穿出豁然开朗,竟是处宅院,竹间拴着粗绳,挂晾件件条条洗晒的麻布衣裤,显见是寺中众僧休憩之处。
田姜不敢多看,垂目而行,出柳叶式的月洞门,忽有一僧人,迎面挡住了去路。
第伍陆捌章 说佛法
诗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闲来卷经看,三境俱惘然,恰似故影至,逢笑问前因。
话说田姜察觉有人挡道,抬首定睛打量他,是位禅僧,着茶褐常服、披青绦玉色袈裟,眉清目秀,温文儒雅,十分丰俊不俗。
田姜心中大骇,乍见之下还道沈二爷出家了呢,再细盯他容貌,却少了多年斡旋朝堂沾染的极深城府,显得愈发玉润透彻。
她轻舒口气,若没猜错,十之八九来人是那位遁入空门的沈四爷了。
带路僧人恭敬打个问讯:“明月法师怎在此处?”
被唤明月的禅僧也似神魂才返,轻拈手中佛珠,语气柔和道:“遵普静方丈之言,前来点拨这位女施主几句。”即朝田姜道声请,并未再多说,踅身朝竹林深处稳健而去。
田姜跟随在后,近至处小小禅房,噶吱推门跨过槛,但见好一派清幽景致:菩提自在生,空翠满庭阴,一鸟宿疏桐,数蝶啄草花。
有刷刷声入耳,却是个小沙弥在认真洒扫庭院,见得人来,连忙止行端站,合掌问诺。
沈勉说甚么也不肯进禅室,田姜便让翠梅陪他在院里,自撩裙走进室内,明月已在佛前点着一盏琉璃海灯,至矮桌前盘膝于蒲团之上,再请她面对面安坐。
田姜捧肚小心坐下,看着明月烧点一炉檀香,袅袅清烟氤氲了他的眉眼。
遂低声问:“沈老夫人要去金陵修养病体,途经天福寺,明月法师不去与她辞行么?”
明月未曾接话,只是提起紫砂壶斟茶,眼见茶水溢出盏沿,滴滴落于桌面,田姜忍不得说:“已经满了,请勿要再倒。”
明月这才止了动作,顿下紫砂壶,嗓音很平和:“你脑中此时便如这盏,充满各种杂念妄见,若不将它们清空,贫僧所要说的,你又怎能听得进去?!”
田姜聪颖透顶,自知他不想提及红尘俗情,闭了闭眼再睁开,吸口气道:“是我错了,还请明月法师提点。”
明月默少顷才开口:“八年前贫僧还在文渊阁修订大典,有一日与同僚来天福寺、恰遇普静方丈,他曾问,‘你可记得自己的前生?’回他道,‘曾梦见过前生,在天若寺出家为僧,行走殿堂舍间,诵经禅堂床上,木鱼佛声满耳,檀灰滴落宝卷,至三更斜月朦胧、万籁俱静时,凭己之力普渡宿怨各去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