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皎看着崔氏和自己目光相对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很是温柔和煦的样子,立时回以同样的善意。
沈皎不知,她在打量崔氏的时候,崔氏也在打量她。
崔氏看着坐在皇后身边的沈皎,想起自己儿子在她和丈夫面前,说出自己要求取元嘉郡主时,平日里处变不惊的脸上染上微微的红晕,眉眼间流露的宠溺和言语间的爱意,让她既欣慰又好奇。
她之前在北疆,在家书中,丈夫和她也问过公婆对你儿子婚事的打算,信中卫相和卫老夫人让她们不用着急,此事已有章程,等她们回京后再知道商议也不迟。
自己的孩子什么性子自己最清楚,她的儿子清冷得很,想要走进他的心很难,为此还担心以自己儿子的性子,因着家族联姻,会没有知心喜爱的妻子相伴,孤独一生,却没有想到她儿子已经有了心仪的姑娘。,还已经取得了卫相的同意,这前后变化的速度之快,着实让她当时有些怔愣。
在怔愣过后,剩下的就是好奇,能被她那个儿子放在心中的姑娘,究竟是什么一个人,能让她那位公公同意卫赜一直不婚,等上多年也要求取的女孩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之前也打听过关于元嘉郡主的消息,最多的不过是其救驾两次,圣宠无双,有时就是皇子也要避其锋芒,还有就是元嘉郡主拜大儒张博钧为师,被受其夸赞,至于其它的,元嘉郡主性格如何等等这类,却是一个都没打听到。
卫家和崔家的女孩也只是告诉她,元嘉郡主是个随和人,至于其它的,她们表示元嘉郡主甚少出席京中宴会,交流很少,并不清楚。
这样的结果,虽然有些出乎意外,但细想一下却更为符合常理。若是卫赜喜欢的女孩和平常贵女一样,才会令她诧异。
崔氏看着坐在皇后身边的女孩,白皙地脸上眉目如画,五官精致,和旁边的淑惠长公主有五分的相像,但比之淑惠长公主的张扬美艳,元嘉郡主身上更多的是一种文雅之气,但又和卫家女孩这种端庄娴雅的书香气不同,元嘉郡主更似士子一般,端方如玉,清雅沉稳。
对自己善意地回笑后,便安安静静地坐在皇后身边,很是自然地坐在一旁喝着驼蹄羹,在这样的场合喝羹,除了淑惠长公主这位天之骄女,便是卫老夫人也是有些拘谨,更不用说梁国公老夫人了,而元嘉郡主没有半点不自在,显然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情。
看着元嘉郡主和卫皇后亲昵的样子,依照她对卫皇后这个小姑子的样子,崔氏知道卫皇后这是将元嘉郡主当作亲女一般看待的。
都说元嘉郡主在宫中盛宠无双,宫中的公主也要避其锋芒,没有亲眼看到时,只会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但今日只看着卫皇后待元嘉郡主的态度,便可以看到这句话真实性,在卫皇后这个舅母这就已经如此了,更不要说谢太后这个外祖母那里了。
崔氏默默地为自己儿子算了一下娶元嘉郡主的阻碍,先不说依照元嘉郡主的身份和盛宠,绝对会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场面,也许还不止百家,不过,崔氏相信自己的儿子除了年龄有些大这个缺点外,其余的地方绝对能在各家子弟中脱颖而出。
但是,若想求娶元嘉郡主,又岂会是那么简单,或者说是十分艰难,比求取公主要艰难的多。除了涉及的家族党争外,单看求娶元嘉郡主要面对多少人的考验,上到龙椅上的帝王,宫中的谢太后和待元嘉郡主如亲女的卫皇后,再到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这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慈母,崔氏表示再困难,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也要迎难而上不是?这比之前害怕儿子没有心仪的人,不愿成婚,孤独终老什么的,好的太多了,这最起码有个目标了不是?
沈皎在一旁安静的喝着驼蹄羹,感受着舌尖上的美味。
之后,内外命妇陆续前来,按照品级,在卫皇后身边坐的位置,站得位置也不同,更有很多命妇,连呆在凤仪宫正殿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偏殿等候。
沈皎看着英国公老夫人身后的谢晴,她自自己的生辰宴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谢晴了,比之一个多月前,谢晴明显消瘦了一些,而且肤色比之前更重了一些,但精神却似乎很好,比一个月前心事重重的样子,似乎精力十足,很是开朗,对着她笑得十分明媚。
卫皇后和身边的命妇们叙着话,身边的一位女官走了过来,恭身在卫皇后身旁回禀道:“娘娘,时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