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锦路_作者:漫漫行(3)

  同样不解的还有很多人,刚刚生产完的淑惠长公主也在其中,产房内,淑惠长公主看着刚刚生出的女儿,喜不自胜,尽管满身疲惫,却依旧逗弄着期盼多年的闺女,听到刚刚传来的旨意,转身问向传话的女官敛秋:“哪个字”“昂头冠三山,俯瞰旭日晟的晟”敛秋答到。

  淑惠长公主听后眉头紧皱,思索了一炷香的时间,叫到:“念夏,去打听下今天有谁进宫。”“是”只见一位绿衣女子挑帘而去。

  “公主,可是出什么事了?”问话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姑娘刚出生就被封了郡主,还得了圣上钦赐的名字,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吗?殿下可是担心荣宠太过?”

  “嬷嬷,你知道的,自我大齐开国,公主之女封县主,还得由父母上折子请封。就算皇兄母后疼我,也万不会如此。且这名字,我总觉得不寻常,我猜不出皇兄的意思。”说着,淑惠长公主揉了揉头,眉眼间难掩愁色。

  “殿下,国公爷后日便会归府,到时您再想也不迟,且还有他呢。您刚生产完,切不可太过操劳。”古嬷嬷是淑惠长公主的奶嬷嬷,自然心疼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孩子,陪着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舍不得她如此刚生产完就如此操劳。公主已经有了驸马,有时不必如此辛苦。

  “嗯,我知道。”说完,淑慧长公主便沉沉地睡去。

  第2章 楔子2

  宫内,兴庆宫。

  谢太后听闻女儿难产,着急难耐,不得入眠,每隔一柱香的时间便派人去打探一次。刚刚听得女儿母女平安,紫辰宫中就传来了儿子的旨意。谢太后心里一沉,对着身后的人道:“冬芷,你说皇上这么做,有何缘由?”

  “奴婢不知,不过刚刚宫门传来消息,”冬芷说道:“国师进宫了。”

  “来人,去请皇上过来。”

  约莫一炷香后,天和帝款步而来,行礼道“给母后请安。”

  “你我母子之间,哪里有这么多礼?快坐。”谢太后笑着嗔怪“冬芷,给皇上上茶。你处理政务辛苦一天了,原是不该打搅你的,哀家听闻今日国师进宫了,可是有什么大事?与册封有何关系?”

  天和帝听到自家母后如此直接的询问,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高兴,母后直白相询,比起前朝和后宫拐弯抹角,各种各样地试探,要轻松地多,这让他想起那段最艰难的时间,母后对于自己在朝堂做的每一件事都如此直白相问,然后为自己分析利弊,弥补不足,可以说自己处理政事的能力都是母后一手教出来的,与自己的那个父皇半毛关系也没有。至于,太后知道国师进宫之事,天和帝并不讶异,自家母后若连这点本事也没有,那当年也护不住自己与妹妹,况且,自从自己登基,母后就再也不问政事了。

  “国师进宫言晟儿降生,江南,京城两地的旱灾可解,真可谓是儿子的福星”说到这,天和帝喜形于色,天知道,再不下雨,皇帝陛下就要下罪己诏啦,虽然这只是安抚灾情的一种手段,可陛下自个儿不乐意,登基以来自己不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常性的通宵批奏章,连去后宫的时间都很少了,君不见后宫的美人儿都望眼欲穿了吗?

  如此辛劳才把自个儿父皇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完,这才过两三年太平日子,就旱灾了,虽说每年都有一两个地方有天灾,但这次不一样,受灾的程度已经百年未见,江南已有一个月未下雨了,京城时间更长。且朝堂已经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说是自己残杀兄弟才导致上天降罪,陛下心里快呕死了。

  本着我不好过,其他人也不能快活这个原则的皇帝,使这几□□堂气氛异常压抑。臣子,内监个个都胆战心惊,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被皇上发落了。

  “这又是皇妹心心念念才得来的女儿,且又携国运而来,所以赐为郡主也不为过。”

  外甥女的降生,有助国运,在天和帝看来,这定是上天想让自己名垂千古,想着以后青史留名,成为一代英主,不由得心潮澎湃,后人提起自己的丰功伟绩,瞻仰崇拜,这是每一位帝王毕生的追求。现在想想,就开心地不得了。老天把晟儿送来,不正是对自己的认可,说明自己是真龙天子,天命所眷。想起朝堂的流言,天和帝眼中闪过一丝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