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英雄救美,还为美人受了伤,,便是当时没有意思,这后来一来二去,美人心怀愧疚,英雄在温柔体贴会说些,便是这当朝的长公主都招架不住,自然这“英雄救美”的下一句,“以身相许”便出现了。二人一个丧妻,一个丧夫,更是没有任何阻碍,顺理成章。
更何况文安长公主一直一来姻缘不顺,对美满的姻缘应还是抱有想法,所以遇到黄绩,这种向往又出现了,所以才有了现在想要三嫁的意愿。
“康寿,姨母最在意的是你。”沈皎对着康寿县主的耐心劝道,想要摆正小姑娘的想法:“姨母若是知道你因为她的事而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心中会更为难过的。”
以她对文安长公主的了解,康寿就是文安长公主的命根子,那一点对婚姻的想法怎么比得上自己的命根子。
“可是……”
沈皎不待康寿县主再纠结什么,接着道:“你以为你这样做就是为姨母好了?”
“先不说黄大人的问题,只说他的这个女儿,若是文安姨母真的下嫁到黄家,他的这个女儿对待姨母,就像对今日的你一样,到处败坏姨母的名声,惹得姨母生气,便是对姨母好吗?”有这么一个难缠的继女,与文安长公主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再者,黄大人都为了自己这个女儿求姨母了,可见是爱重这个女儿的。到时姨母和黄三姑娘发生冲突时,黄大人会如何选择?”沈皎和小姑娘分析道:“不管他如何选择,长此以往,他和姨母之间还会剩下什么情分。”
“这还只是黄三姑娘一个人,好不知道黄家其他人是什么样子。”其实,她最想说的话是黄绩是什么人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场英雄救美,究竟是真的,还是刻意而为?文安长公主带着康寿出去礼佛,走得定然是官道,前往京城的官道上可从没听说过会有什么贼人出没,若不然这京兆府下面的几个县令早就不用干了。
沈皎看着康寿县主再自己说完后,一脸无措的样子,楞楞得道:“元嘉姐姐,我是不是做错了。”
“无碍,你也是为了姨母好,孝心可嘉,但是你还小,想得事情难免简单些,回去和姨母说清楚就好了。”沈皎拍了怕小姑娘的头,安慰道。
自古以来,婚姻结的都是两姓之好,从不是简单的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小姑娘还小,想得事情太简单,自然不明白这婚姻背后的方方面面。
“好了,这些事情回去再说也不晚,你还小,不适合想这么多,现在去看看那边的诗会吧。”沈皎拉着小姑娘道。
等沈皎带着康寿县主到时,这边已经正在讨论诗会的主题了。
第218章 诗会
沈皎过来后, 六姑娘便连忙请沈皎坐于上首。
沈皎也不推辞, 在坐的这些人中, 只有她的身份最高。而她的身份, 除了自己的长辈或是天和帝与太子过来, 便是那些皇子来, 她也依旧能坐在上首。
将心情依旧有些不好的小姑娘拉着坐在自己身旁,然后对着下方的众人道:“刚刚诸位讨论到哪里了?”
“刚刚大家在讨论以这次的诗会以什么为题?”六姑娘笑着答到。她是这场宴会的举办者,所以这话她答最为合适。
沈皎听后, 似乎很是感兴趣得向众人道:“那诸位可是有结果了?”
“因有些分歧, 还没有结果。”一位青年回道,说完后又对着沈皎拱手道:“既然没有结果, 郡主又在这时过来, 这题不如就如郡主定下?”
因着大齐风气开放, 贵族男女也可在一起作诗,不必避讳,只需要分席就好。
沈皎看着眼前的这个青年,知道其是有意在讨好于她。对此她也不在意这些人究竟是什么心思, 从小到大,她见过太多, 不在乎这些人的心思,在这个以皇权为天的时代,讨好一个圣宠无双的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有时候讨好的人并没有什么坏心思, 只不过是畏于皇权罢了。
对于青年的提议,沈皎不可置否, 点了点头,问了之前定下的题目有哪些,思索后,看着园子中满园的菊花,笑着道:“今日是赏菊宴,不若以这秋菊为题吧,也算是全了这宴会的名头。”
沈皎看着自己的话落后,众人议论纷纷的样子,却是继续喝着手中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