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锦路_作者:漫漫行(399)

  他和卫家的往来,之前主要是和卫赜,亦或者是他舅父那一辈的人,这样既是人之常情,也不惹天和帝的眼。所以,这么多年,他私下里请卫逊这个外祖父的时候却是寥寥无几。这次若不是事情紧急,又事关重大,不得走漏风声,而他又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然也是不会选择直接和卫逊见面的。

  对于这一点,卫逊也是知道的。今日听到来人说,太子请他过府,他当时也是一愣,却也是知道有大事发生了。事情果然如此,晋王谋逆之事被太子得知,这样的大事,大得让他这个在朝堂上沉浮多年的人,都是有些震惊的。

  太子心中犹豫的原因,他也能够猜出一二。心中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太子可不能踏错路,不然这么多年的经营就会毁于一旦。

  “老臣有一问,还望太子据实以告。”卫逊拱手道。

  “外祖父请问。”太子见卫逊不打太极了,连忙应道:“您但问无妨,孤定然据实相告。”

  “晋王谋逆之事,殿下可是能够确定消息无误?”卫逊问道。至于这个消息是怎么来的,卫逊并没有问,太子又不是糊涂的性子,这样重大的消息断不可能不核实再三,就信以为真。所以,这渠道估计也不止一个,太子得知消息的渠道,是太子自己的私事,他们便是再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便再是外祖父,也不能打听。毕竟,太子才是君。

  “这是自然,孤已经派人核实,确实是真的。”太子肯定道:“外祖父是知道孤的,孤不可能拿这样的事情开玩笑。”

  “这个老臣自然是信的。那么老臣再问,太子可愿让晋王的谋逆得逞?”卫逊再次拱手问道。

  对于卫逊这样近乎于愚蠢的问题,太子倒是没有生气,他知道卫逊这么问定然有别得深意,只是道:“外祖父何必和孤兜圈子,直说便是。”

  但是对于卫逊的问题,太子却是认真地答了:“孤自小是由父皇亲自教养长大,孤这身处理朝政的本事,也多是来自父皇。父皇继位后,亦是没有犹豫地直接立孤为太子。这些年,虽说先后出了勇王,到如今的晋王,以后还可能有燕王和孤争,但是这些年,再任何事情上,这些人从未越过孤。”

  “后宫上,父皇也从未有过宠妾灭妻之举,对母后一直尊敬有加,相敬如宾。比起先帝时期父皇的处境,孤的处境简直是没有更好的了。”

  “自古以来,哪朝哪代没有储位之争。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孤还争不赢,那只能是孤自己无能了。”

  太子的话,卫逊明白。天和帝这些年,确实没有任何对不住太子的地方,大家都能够看出来,天和帝即便是对晋王再宠信,比之太子,还是差了不知多少。天和帝从始至终,都没有动过废储的心思过。再者,太子的这一身本事,也是当年的天和帝言传身教,一步步带出来的。他能够看出,天和帝对所有的皇子中,对于太子的感情最为深厚。而太子对于天和帝也是有着很深的孺慕之情的。

  而后宫之中,他的女儿身为中宫之主,从始至终凤印就没有离开过女儿手中。便是当年的庄贵妃在世时,也是不敢有所僭越。这其中固然有着女儿自己的本事,但是在后宫中,便是卫家再得力,手段再高,没有圣宠,依旧是十分艰难的。

  若是作为一个老丈人,对于三宫六院的女婿意见可谓十分之大。但是若是这个女婿是一个帝王,他觉得便是历朝历代能做到天和帝这个样子的,也是不多的,已经让人十分满意了。

  而这边,太子的话还在继续。

  “父皇于孤,既是父也是君,所以,无论是出于孝道,还是出于臣子本分,孤都是不能看着父皇陷于危难之间。”

  “再者,说句自私自利地话,父皇若是因为晋王遭难,与孤又有什么好处?”太子道:“父皇没有废储之心,孤的这个位子坐得稳得很。”晋王那样的举动,在他这里却是没有必要,他是光明正大的储君,何必走这条路。

  “至于那些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情,孤也是不会做得。若是先隐瞒不报,再来个勤王之功,这样的事情,孤是做不来的。”

  “既然太子已经有了决断,要奏明陛下,却在这里犹豫不决,应是有顾虑吧。”对于太子的说法,卫逊点了点头,太子这样想,是个念旧的人,与臣子而言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