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之前没有见你说?”
若是换成旁人,听到天和帝如此说,早就请罪了,但是沈皎知道天和帝只是疑惑,并无震怒,他们两人之间的信任还是有的。
“当时只是查证到威远侯次子一人的所做所为,但是就他那个德行,身上也就只有一个秀才的功名,并无官身,却是不像一个人就能办到的,后来才查到有威远侯插手。”从一开始的林二前去探望黄三,到后来的林二将黄三弄出来,这必然要等天和帝的圣意下来,中间办案二十天左右,耗时很长,但是最后成为定局却也只是在几日前。之前只是林二的一人所为,威远侯府并无插手,所以她说前些日子并无错。
“威远侯做这事,说是谋反之心到不至于,他是为了给起弟弟铺路。”随后沈皎将林家二老爷的现任官职指出,然后再点出黄绩原本的官职,天和帝自然便明白了。
“朕觉得林毅也没有黄绩的那个胆子谋逆。”天和帝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嗤笑道:“都是些歪门邪道,不过也是不将真的旨意放在眼中,耍这些手段,林家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不堪重用了。”
“因着六姐姐和威远侯府的退亲,沈家应该回避,我虽然觉得自己避险什么的,用不到我和皇舅舅之间。“沈皎笑着道,话语中的亲近,令天和帝很是受用,继续道:”不过,这样的事情还是应该御史出面比较好,这样既方便皇舅舅做处置。又能公平公正。”
“你啊。”天和帝笑着虚点了沈皎一下,“你便是心疼你姐姐来告偏状,朕倒是也还是可以偏向你的。”对于外甥女这种在这种时候还能要着公正之说,不让自己偏颇的,为自己名声,为了自己好做决定,而不告状的,天和帝很是感动。
说实话,若是外甥女真的来告状,他可能现在已经将林二身上的功名撸去了,贬斥或是直接降了威远侯的爵位,而不是还要等到大理寺审查结束。没有结果出来,即便只是提前做出正确的决定,也会让人觉得偏颇,没有了公正可言。
“不过,这也是因着威远侯没有谋逆之心,若是有,我定然对第一时间回禀皇舅舅。”沈皎郑重道。
“朕相信元嘉。”天和帝笑着道,对于外甥女的这句话,天和帝深信不疑,元嘉对自己的心他绝不怀疑。
“对了,”天和帝说完后,想到了什么,对着沈皎戏谑道:“姜延年之所以会知道此事,也和你有关吧?”
“皇舅舅英明。”沈皎笑着点头:“不过,我只是将此事透露了一点给姜御史,他便自己顺藤摸瓜查到了这些,不过,姜御史的人手到底比皇舅舅给我的人手逊色多了,晚了几日。但是,这几日,也让事实更加清楚,今日清晨得到的消息,黄三得救的事情被林恒的属下得知后,有不少改变了态度,决定效忠林恒,如此,也说明我之前的推测没有错,也才敢对皇舅舅说出之前的推测。”林恒便是威远侯的二弟,林家的二老爷。
一切推测得到证实,她才会禀报,不然便是空口说白话,而且推测就是推测,即便是再符合逻辑,也不是事实。而她觉得事实才能被禀告于君王,她不喜欢冤枉任何人。
第247章 用人之道
“朕是知道你的, 好孩子。”天和帝听了沈皎的话, 更加欣慰:“你是朕一手教养长大的, 你的本性朕最为了解, 日后做事不必如此束手束脚, 小心翼翼, 放肆些也无妨。”
对于自己亲自教养长大的外甥女,对于外甥女的秉性他最为了解,也最为放心信任。天和帝想到这, 心中不由出现了一丝怅然, 现在他最为信任的孩子做事最为循规蹈矩,遵守规矩律法, 反而是下面的那些个争权夺利的人, 一个个丝毫不将规矩, 不将他的圣旨圣意放在眼中,肆意妄为。
想到林家便是这样一个存在,天和帝的眼中微凛,对着一旁的胡喜吩咐道:“给大理寺传话, 告诉大理寺卿,林家的事情给朕严查, 另外对于朝中涉案的官员也要严查,除此之外,还要细细地查一下, 京中是否还有和林家一样的人,不要出现漏网之鱼。”
“是, 奴才这就派人去传陛下口谕。”胡喜赶紧应道。
“朕倒是要看看这朝中是否还有和林家一样有这样歪心思的。”对于这种林家搞这样的事情给林恒巩固地位,收拢下属之心的,天和帝很是厌烦。若当真是黄绩原来的下属思念雇主,以前他也许无可奈何,但是如今黄绩已经成为逆贼了,若是再思念故主,再声称自己和黄绩一条心,便是做什么?是和黄绩一样的叛君之心吗?只这一条林恒便可拿捏住这些个将领,偏偏林恒没有这个脑子,还居然要走出一个什么柔情感化的路线,当真是被那些将领拿捏住也是在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