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处搞得轰轰烈烈的,都水监中却是安安静静,仿佛没什么事一般。
当中有个唤作高涯的,虽说品级不高,其貌不扬,也不善言辞,然则尤擅水工,半点没有辱没那一个姓氏。
有人听得后头公厅热热闹闹,便回去问他道:“新官人正招通渠清淤之法,你怎的不去?以你只才,又在此处钻研了数十年,怎的也不会输给外头那些个人罢?”
高涯摇头道:“怎的不去?已是去了,他叫我写个章程出来,我只好依样写了上去,而今还未有什么回音。”
又道:“我这一边倒罢了,沈兄,你怎的也不去献法?”
那沈兄叹道:“我倒是想献,只想不出什么新鲜东西,都是往日用过的……”
两人正说着话,忽听的后头一阵大躁,不多时,一个小官冲了进来,叫道:“你二人怎的还在此处歇着,外头有个叫李公义的,献了个铁龙爪,叫什么‘铁龙爪扬泥车法’,得了八百贯!”
又拿拳头捶手掌,道:“唉,我是没这个厉害,你二人还愣着干嘛,还不去献法,谁嫌银钱多啊!”
他对着那沈兄道:“存复,你与高工素来最懂水事,你二人去得个八百贯,咱们也好捞个酒吃啊!”
那沈存复却是无心理会,忙拉着他道:“什么叫‘铁龙爪扬泥车法’?”
***
公厅之中,李公义正侃侃而谈。
他约莫三十岁,两撇胡子又顺又直,保养得油光水滑的,非常漂亮,身上穿着一身道袍,一看就是个读过书的人。
“彼时用铁数斤,铸一爪,爪下呈大钩状,唤作‘铁龙爪’,以绳索系在大船船尾……”
他一面说,一面做了个杷田的模样,道:“此乃在下四处游学之时所见,有农人以耙犁掘土,也有人以大杷晒谷稻,土层何其厚?靠一杷便能打松,以此铁杷,又用水流之力,靠船行拉动淤泥。”
“淤泥之所以沉底,乃是日积月累,已然极厚,层层相叠,自然流水冲之不动。”
“以此‘铁龙爪扬泥车法’松之,一旦挠荡泥沙,又移船而浚,自然泥层越松,以水流冲之,不需人力而淤泥自清!”
第820章 突发
张瑚听着,颇有些意动。
他自诩并非无能之辈,更不同于寻常闲散宗室子弟,从来有大志向,也自小跟着父亲天下为官行事,颇有见识。
若是换一个混吃等死的宗室皇亲,恐怕什么是“耙犁”都不知道,更不晓得何为大杷晒稻谷。
可张瑚却知道。
在赣州,每年立春,知州都要主持春会,其时有农人使春牛在大礼上做犁田状,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为春会的重要一环。
连着两年,他就站在父亲张待身后,看得明明白白。
当时他并未怎的放在心上,可此时一听李公义提起,便立刻联想起耙犁耕地之时的样子。
正因见过,张瑚才越想越觉得行得通。
只是其中犹有疏漏。
他沉吟了一会,煞有其事地转向了一旁的幕僚们,问道:“你等以为如何?”
幕僚们多是文士,当年寒窗苦读之时,若是在太学、白马、良山、清鸣此等大书院,先生多有在朝中为官的经历,于水利之事,还大抵能教授上一点,若只是在小学小院中进学,仅仅靠着书册,如何能懂?
况且到得旁人手下做了幕僚,哪里还会时时温习这等无干无碍的东西,便是原本有个三两分,现如今也剩不了多少了。
再一说,如果当真有大本事,何苦要投在张待门下?
水工乃是专才,国朝选专才官,并非通过寻常科举,而是另有途径,只要有一技之长,自去考了,一般能任官。
此时见得张瑚问话,众人面面相觑之余,也只好挖空心思去揣摩。
因知这儿子同他爹一样,不是一味爱听附和之人——如此性格,更好敷衍——他们便各自想了话术来。
一名幕僚上前道:“依小人愚见,此物有一处不妥。”
张瑚转向他道:“何处?”
那幕僚道:“铁爪不过数斤,可河下多年沉沙积淤,也不知会有多厚,只怕那铁爪一旦沉进泥中,再难拉起,谈何清浚淤泥一说?”
张瑚想了想,道:“这倒是不难,只要将那铁爪尺寸做大,便不虞被淤泥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