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都叫人恼火。
若是孙密走了,一时半会,哪里扶得起另一个人同范尧臣相抗,少不得只能把杨奎给调回来。
同延州比起来,自然是朝中更为要紧。
可阵前战事眼见正如火如荼,且不说根本找不到顶替杨奎的合适人选,就算能找到,临阵换将,本就是大忌,就算他是天子,也不敢当真以为老天时时看顾着自家。
若是杨奎回了京,朝中是安稳了,可边疆还不晓得是个什么光景,运气好俱都无事,把北蛮击溃,自然万事大吉,可若是运气不好,叫那等蛮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孙密再留在相位上几年,等延州战事了了,杨奎回京,自有人跟范尧臣抗衡,就算事有不谐,几年功夫,虽然不够,可拔擢些许臣子上来,掣肘范尧臣,却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归是延州这一战,打破了朝中平衡,才叫自己这般难为。
孙密不能走!
赵芮只觉得自己呼出来的气都冒着火。
明明大半个御史台都是自家亲擢,择取直除,可为什么一个两个,半点都不会领会圣意!
这下好了,孙密直接告病,“病”了这一阵,现下引病请辞了,可自家却还少不得他……
把御史台一群蠢货的折子扔到一旁,留中不发,赵芮压下火气,又拿起了另一本折子。
是翰林学士杨确举钱迈钱厚斋入京,充任国子监司业。
赵芮对钱迈还有些印象,当年钱迈同济王赵颙争魁首那一桩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士子们群情激奋,最后逼得赵颙带头出宫辟府,也算是帮了赵芮一个不大不小的忙。
钱迈一榜出身,学问本就不弱,后来在集贤院中修了许多年的经,辞官之后,又在蓟县做掌院,清鸣书院之名,便是赵芮也有听过。
看着翰林学士杨确上奏的折子,赵芮这才晓得,原来历届举子之中,许多一二甲进士都是出自钱迈名下,便是这一届,也有张洪钩、郑时修是钱迈的亲传弟子。
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国子监司业一职甚重,不可轻易许人,入京可以,职位却要改一改。
一面想着,赵芮翻到了后头政事堂的意见。
是范尧臣批的,属意同意钱迈入京,进任国子监直讲。
赵芮不禁点了点头。
这意见很是妥帖。
范尧臣在政务上确实是有能耐的,不然自家也不会这样看重他,但凡他阅过的国是,只要不涉及党派之争,甚少需要自家再去多做考量,十条有十条都是中的。
赵芮把笔尖蘸饱了墨,朱笔批注了一个“可”字,便把那一份奏章放到一边去,复又看起其余的折子来。
***
且不说这一厢赵芮批阅奏章直到深夜,另一厢,季清菱本以为只是去柳家坐一坐,不成想竟知悉了柳沐禾闺房密事。
她陪着难过了一场,不敢多留,只想腾出空闲来,叫柳林氏好生细问其中关窍,便早早告了辞。
回到家中才是下午,太阳刚刚落山,她休整片刻,自去习武练鞭,等到洗浴完毕,却得秋露过来禀话,说是某某进士的夫人递了帖子过来,请她去参加“庚申会”。
季清菱还未说话,秋爽已是问道:“姑娘,这是不是上回那个‘斗宝会’?”
秋月忍不住笑骂道:“你个促狭鬼!起的这个什么名字!”
季清菱也笑道:“倒是贴切,不若这回你代我去了?”
秋爽忙打了个寒颤,道:“我可没宝,我不敢去,姑娘莫要拿我寻开心!”
一面说着,一面退出屋中,道:“我去瞧瞧宵夜好了未!”
一番作态,引得屋中人人都笑了起来。
第242章 盘算
季清菱想了想上回去那“庚申会”的场景,实在没什么意思,名义上号称是学佛修道,陶冶身心,其实不过是各家带上些珠翠珍宝首饰,斗个富而已。
她对斗富并无偏见,觉得万事随心,若是炫富能高兴,也是挺好,只她于此并不热衷,所以去了也只是无聊,并无半点意思。
上回不知内情,毕竟初来乍到,总要出门交际,免得别人说状元郎家中的夫人好不晓事,从不露脸,然则既然已经去过一次,这等不感兴趣的事情,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
她便对秋露道:“你替我拟个回信,就说我近日事多,就不去了,多谢她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