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那边。”柳沐禾忽然抬起下巴,对着远处一行人示意了一下。
季清菱抬头望去,却是一个熟人。
“那不是蓟县的杨官人吗?”她奇道,“我记得他年中就回来了,算起来都快有小半年了,怎的还在京城?难道得的差遣在京城里头?”
柳沐禾却是知道得比较多,道:“听说一直都在候缺,因没有合适的差遣,还在等着呢。”
季清菱听说过杨义府从前在谷城县的行事,不大看得上,柳沐禾倒是怪有兴致的,笑着道:“你是不晓得,当日那杨公子在咱们蓟县,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好人,闺中女子,倒是十个有八个想要嫁与他,长得又好,又有才学,家中出身也好,如今看来,果然是个体贴的。”
季清菱仔细看了一会,果然见那杨义府挽着一个年轻的妇人,那妇人不算十分貌美,却也有几分清秀。
杨义府满面含笑,脸上尽是温存小意,无论动作也好,表情也好,都是十分体贴,哪怕听不到他说什么,就是这般远远看着,也觉得他对那妇人心爱到了极点。
那妇人也一脸的甜蜜,一手回挽着杨义府的胳膊,正笑意盈盈地说着话。
两人看起来是一对伉俪,恩爱夫妻的模样。
“那便是范大参家的小女儿罢?”季清菱笑道。
柳沐禾点了点头,也玩笑般地道:“听说杨官人定了亲,蓟县多少姑娘连着几夜都睡不着。”又看了季清菱一眼,道,“你自是不懂的,怀里揣着宝玉,便懒得看其他琥珀珊瑚了。”
季清菱听得好笑,正要回话,忽然听得立在一旁的秋月“咦”了一声。
她不禁回头看了对方一眼。
秋月却是忽然矮下身子,问道:“夫人,您瞧那人是不是眼熟得很?”
一面说,一面指着不远处一行人。
季清菱一眼望去,就在几盆绿牡丹旁,立着两个人,一个看上去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他穿着一身常服,衣衫布料都是寻常官人的模样,可不威自怒的模样,却像是个身居高位的重臣。
而立在他身旁,却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
老头须发皆白,无论衣饰都是十分贵重,正对着一朵开得漂亮的绿牡丹指指点点。
两人相貌有几分相似,正说着话,后头跟了十来个随从。
季清菱几乎是一眼过去,就明白为什么秋月会说那两人看着眼熟了。
难怪眼熟。
如果没有认错人,那老者应该就是她与五哥数年前从蓟县回延州时,在半路上遇到的,名唤孙宁的老人家了。
当时对方被猛虎困于车厢里,全靠着四个镖师与五哥齐心协力,又有张定崖帮忙,最后自己也搭了一把手,才将他们救下来。
记得车厢里好像有三个人,另有两个女子……
季清菱便往后看了看,果然见孙宁后头跟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脸色带着三分病容,有些虚弱的模样,正被一个小丫头搀着,站在一旁,面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那小姑娘是不是?”季清菱问道。
秋月摇头,道:“只打眼扫了几下,不太识得,那老人家倒是应该没有错,虽然换了衣衫打扮,人脸却没怎么变。”
两人在这一处说话,柳沐禾听得不解,问道:“那一处有什么好看的?”
季清菱便指着孙宁问道:“柳姐姐可认得那是哪一位?”
柳沐禾不认得,旁边却是有一个常年跟着杜檀之的小厮认得,上前答道:“那是朝中的孙参政。”
第463章 认出
孙卞回乡丁忧三年,此时才抵京数月,这期间基本都是淡出朝堂的状态。
他如今重得启用未有多久,主管礼乐、祭祀、朝会、科考等等事务,虽然也是参知政事,却与大权在握的范尧臣、主管工部的黄昭亮二人不同,看着官职是在了,可明显龙椅上那一位,还没有想好怎么用他,只暂时搁置在一边,给点不要紧的事情他做着。
这样的孙卞,自然与在大理寺任职的杜檀之,并充作资善堂侍讲的柳伯山都关碍不大。
柳沐禾本就不是对朝政有兴趣的性子,再兼这一个孙参政同她没有关系,又怎么会了解,是以听得小厮回话,也并未察觉有什么不妥。
季清菱却是不一样,她从前帮着顾延章理过朝中派系形势,对要紧职位、部司当的官员都有过研究,又回忆上次见面的场景,只觉得那孙宁并不像是什么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