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上一回一家书铺子来寻他写话本,开的价格十分高,只当日他嫌弃话本子太过掉价,怎的都不肯接,如今为了钱,不若还是找那一家说一说,如果肯把定金再开得高一些,就顶个杜撰的名字,帮着写几本。
郑时修盘算着七拼八凑,如何才能把赌坊子里的利息给多付一些,免得日积月累,真个要生出绝望来,这边耳朵里就听得杨义府道:“时修,你家里头是不是有一个弟弟?”
郑时修悚然一惊,立时瞪大了眼睛,追问道:“你听到什么话了?!”
杨义府道:“是延章,他好似在外头听到了些风言风语,本想寻你说话,可你急急忙忙就走了,他知道我们两同院许多年,便来问我——时修,你弟弟是不是在外头招惹了什么不好说话的人物?”
郑时修已经顾不上其他,连忙问道:“他还同你说了什么?除却你,还有谁听到了?!”
杨义府道:“也未说什么,只是问了两句话,说是你家弟弟在外头惹了不少事情,还把人招到了你家,好似是赌坊子里头的人……他也晓得兹事体大,想来……应当是没有同其余人说的罢?”
想来,应当。
他一字一词选得甚妙,半含半露的,任谁听了都忍不住浮想联翩。
郑时修果然脸色立刻变得阴沉沉的,他捏着笔的手一个力道没有用好,在抄了一半的经注上划了一道长长的墨迹。
杨义府观他面色,晓得自己身上的浮油这一回至少是撇干净了大半,又补了一句道:“延章特嘱咐我不要同旁人说,他为人谨慎,时修,你勿用担心,只是事情既然已经让他一个外乡人都知晓了,想来其他人早晚也会有所耳闻,你还是早些解决的为妙。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不妨同厚斋先生谈一谈,请他出面帮一回忙。”
士子重名,如果郑时修家中真个出了什么事情,少不得要拖他下水,一旦声名受累,将来做了官,八辈子祖宗都会被翻出来,同侪相交,免不了给人在后头指指点点,说他有一个烂赌的弟弟。
别人不会认为是赌坊中人可恶,只会觉得是郑时修这个做哥哥的没有尽到义务。
修身、齐家,随后才是治国平天下。
连个弟弟都管不好,怎么管得好一乡一县?怎么教化治下百姓?
郑时修其实一直是知道此事不好,可毕竟抱有侥幸,一面又因为他出身实在不好,半点不想让外人看笑话,总觉得只要自己能悄悄摆平了,自然一切万事大吉。此时被杨义府半推半逼,当真觉得丢脸,又恼又气,还担心顾延章出去说,只得择了机会,去寻钱迈求援。
杨义府费了些周折,总算把锅给推了出去,他倒是十分从容,一方面揣度郑时修的性格,知道对方十分傲气,绝不会再同顾延章细问此事,一方面明白顾延章的性情,一旦知晓郑时修已经请先生出面,便不会再去纠结。
他巧施手腕,又捏了郑时修的一处把柄,又把顾延章拖下了水,因经验不足,前后难免有些粗糙,不过倒也生了效果。
第61章 解决
杨义府能在族中脱颖而出,力压众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天生就通晓一两分纵横之术,后因文才过人,更是凭借此能得了许多长辈提携。
所谓长袖善舞,少有后天育成,大多乃是天然,他虽年纪不大,看一回族中做官的前辈为人处世,不消得人教,自己便触类旁通,悟出许多独特的技巧来。
他在书院之中名声甚好,尤其郑时修入学之后,两人因资质仿佛,常常一同出入,有傲气凌人的郑时修相衬,更显出他平易近人,善于交际。
如今在清鸣书院之中,评论起顶尖的学子,说到郑时修,大家大都先赞一回他的才气,再感慨一回他的傲气。
可说到杨义府,众人都觉得此人无论出身、行事、文才都是一流,虽然诗赋比不上郑时修,策问又逊隔壁良山的顾延章不止一筹,可胜在样样平衡,人也好打交道,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他装相已经成了习惯,就像这一回,本来也没有抱什么特定的目的,只是担心顾延章先他一步告诉事主,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利,想着先下手为强而已。可一旦见了郑时修,不知为何,自然而然便把帽子往顾延章头上扣去,等到祸水东引,回头想想,自己也觉得这一手玩得不错,虽还有几分不满意几处细节,可也不禁有些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