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风琬与萧琴、顾妙同行,绿绮带着琴派的姑娘去草棚安置了马匹和马车,又把车上的箱子抬了下来,跟在后面。骆秋凉改装易容混在其中,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她。
刚上码头,便听到一阵空灵的箫声从对岸传来。
闻声望去,只见对面三条小船一前两后向这边徐徐划来,每条船上都乘着两人。
“妹妹,你的面子可真大,余长老等不及了,亲自坐船来接你。”顾妙一脸羡慕地说道。
萧琴知道,在仙乐教中,除了三大护教,要数余长老地位最高。她今年足有百岁,而仙乐教不过七十年的历史。创教之时就在教中的她,至秦水柔已经历了三代魔琴。她掌管五门之首的“土宫门”,对全教上下一切人事物了如指掌。
萧琴听说母亲秦水柔在时也要敬她三分,心中不禁打起鼓来。
小船渐行渐近,萧琴看清为首的船上站着一老一少。老妇虽满头白发,但容貌看起来不过六十来岁,精神矍铄,一身褐色长衣,左手拄拐,右手扶着一个黄衫女子。黄衫女子看起来跟骆秋凉差不多年纪,个子不高,一脸温顺。
萧琴猜想这老妇就是余长老了,而黄衣姑娘则是近些年一直照顾她起居的黄莺。
小船停靠在码头后,顾妙和苏风琬都抢着上前将余长老扶上岸。
“能劳您大驾,这萧姑娘真是了不得呀。您快来看看这丫头,跟当年的秦护教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顾妙一边扶着余长老,一边笑着说道。
苏风琬却晚了一步,只好回到萧琴身边。
近处一看,余长老倍有精神,哪里像百岁的人?虽说仙乐教的女子驻颜有术,但这个年纪还能有这样的身体、容貌,萧琴心里不禁暗暗赞叹。
她上前一步,拱手拜道:“琴儿见过余长老,劳您大驾,真是罪过。”
余长老并没有客气,微微抬手道:“丫头,抬起头来给我看看。”声音不刚不柔,也没有半点苍老。
萧琴微微抬头,虽说是抬头,却也没有抬得太高,因为余长老比她矮了半个头,正仰头看着她。
端详半晌,萧琴发现余长老竟眼眶微红,一脸颇有感触的样子。只听她深深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水柔当年可不是这幅模样……”
此话一说,身边众人均是一脸尴尬,萧琴也有些不知所措。
“……你比她多了些仙气。果然水柔和萧郎的孩子就是耐看。”顿了片刻,余长老又接着说道。
众人都松了口气。
顾妙赔笑道:“余长老,您说话这大喘气,可吓死我了。怕不是以为她们弄来个冒牌货来骗您呢。不过您说的可真对,琴儿姑娘是更有仙气,如仙女下凡,出尘脱俗,尤其是这一双大眼睛,澄澈动人……”
萧琴虽不知顾妙武功如何,但这能说会道的嘴,也算是对得起她的首领之位了。
余长老却没有理会她,接着对萧琴道:“听绿绮说,这些年你一直一个人住?你爹为什么不陪你?早知如此,我就应该在水柔走的时候把你接回来。你身上这仙气,难道是一个人待着生出来的?”
听到这番话,不知为何,萧琴一阵泪水涌出,强行眨了眨眼睛,说道:“不是一个人住,爹只是偶尔不在家,家中还有一个老伯陪着。其实,我也挺喜欢一个人待着的,闲来……”
余长老打断道:“胡说,喜欢一个人待着,那你哭什么。这次回家,就算你爹杀进来要带你走,我也不放人。”
余长老说话虽不温柔,也不客气,但萧琴却觉得她很亲近,微微一笑,道:“多谢余长老关心。”
“叫余婆婆就好。”余长老向萧琴身后看了一眼,又道:“行了,都别在这杵着了,回家,带你见见娘家人。”
余长老让萧琴和她同船,其余人分别乘了四船。萧琴瞥见骆秋凉和环佩同乘一船,载着那口木箱,并没有露出任何马脚,略微安心。
五条小船缓缓驶离码头。
虽是正午时分,但河面秋风微起,吹得人甚是爽快。
船行的并不快,河上烟波浩渺逐渐淡去,能看见对岸群山缓缓拉近,重峦叠嶂之中,砖红瓦绿隐约可见。此山中本有寺庙,废弃后被改建成如今的仙乐教。教众五百余人居于山林,除了时隐时现的悠扬乐声,毫无半点俗世杂音,说是人间仙境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