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同泽1+芳华同泽2_作者:钟久(176)

  东明帝处于败战之势的愠怒和羞恼,终于逼得他亲自拿剑指向了张将军。张将军一时之间百口莫辩,竟拿不出一丝一毫可以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

  东明帝盛怒之下,喻令明日要将张氏一家三口就地正法。

  未满束发之年的朱沐峰,立在东明帝身后旁听,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皇生这样大的气,几乎被吓到,并不敢明着为张将军一家求情。但是,当朱沐峰看到,刚刚年满十岁的楚芳泽生得一副水嫩可爱的模样,因为害怕紧紧地与母亲相拥在一处时,他就再也不忍心袖手旁观,更加不能让气昏了头脑的父皇枉杀忠良、铸成大错;无论如何,他要想办法救下张将军一家三口。

  黄昏。朱沐峰趁着父皇烦闷到营帐外透气的时候,放下了手中正在练字的纸和笔,偷偷溜出营帐,向当时的守备将领夜宇讨来了囚车钥匙,私自放走了张将军一家。夜宇曾是张将军的旧部,对其赤胆忠心深信不疑,念及张将军往日提携的恩情,并未马上通报,当晚东明帝丝毫没有察觉。

  第二日事发,东明帝欲杀夜宇。皇长子朱沐峰只能跪地承认,是他放走了张将军一家三口;东明帝登时气得脸都绿了,下令重责五十军棍。

  饶是军中铁铮铮的汉子,五十军棍砸下来,也必定皮开肉绽;更何况,受罚的是未满束发之年的皇长子。打到后来,每一军棍落在身上,朱沐峰的白袍上就会多出一道血印,整个人虚汗淋漓,疼得几乎昏厥……。自那以后,朱沐峰就落下了腿疾。

  朱沐峰几近晕倒,迷蒙之中还在尽力劝谏:“父皇……,张将军一家……杀不得!主帅问斩……,军心……易动,兵无斗志……,穷战……难胜!”

  东明帝面无表情,虽然他没有再多看大儿子一眼,只是板着脸不满地转身离去;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十四岁孩子的话,句句都戳中了他内心的顾虑。

  张将军确实杀不得,但是“里通外敌”之罪又不可不治;否则日后军中出了叛徒,再要如何处置?现如今,张氏携妻女逃跑,这件事也不能让军中的将士们知晓;否则,朕的威信何存?向军中又该如何交代?朕甚至不能大张旗鼓地派人去追拿张氏,如若追不回来,天子的颜面何存?就算真的追了回来,又当如何处置?难不成要再下令斩杀一次,亲手断了我东明朝的军心吗?

  东明帝思量再三,他屏退了左右,只带着李公公一人来到了俘虏营。千挑万选,他终于找了一个身形与张将军相似的俘虏,吩咐李公公叫人带下去,给他刺青烙印。

  李公公当即明白了东明帝的意思,事情办得十分妥帖。

  正午时分。东明帝传令,集结三军。

  众目睽睽之下,东明帝站在点将台上:“昨日,达旦军埋伏于落霞谷中,大胆来犯我军胜利还京之师;把都儿不顾战败条约背信偷袭,致使我军损失惨重,是谁给他如此贼胆?!一品镇国将军张氏有里通外敌之嫌,本应株连九族;朕念其往日军功累累,倘若杀之恐寒三军将士之心,遂网开一面,敕令将其发配沧州!”

  点将台下,几位张将军往日的副将和心腹,为他跪地求情:“皇上!一品镇国将军,为我东明国征战南北,素来身先士卒,多次险些丧命,末将们绝不相信张将军会里通外敌,还请皇上明察!”

  “哼。”东明帝有些好笑地轻嗤。随即,转头问向那站在点将台上,满脸刺青身形与张将军酷似的俘虏:“你可认罪?”

  那俘虏早已被吓破了胆,连忙回道:“认、认!”

  众将领只见高台上的“镇国将军”满脸刺青,根本辨不出模样,又听他心甘情愿地认罪,大家再也无话可说。

  既然,已经有俘虏顶替假的张将军被发配沧州,那么,真的张将军逃跑一事,也就永远不会被众人知晓;皇长子朱沐峰和守备夜宇“私放叛贼”的罪名,也就不能公然成立了。

  朱沐峰虽然仗着皇长子的身份逃过一劫,却从此失了“圣心”,失了东明帝的宠爱;也是自那以后,父子之间便结下了再难解开的心结。众人皆知,皇长子一夜之间坠入凄风苦雨之境。

  夜宇更是朝不保夕。东明帝私下命令李公公,将夜宇与那“假的张将军”,一起发配沧州,永世不得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