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英明远播四海,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一齐跪拜揖礼。
“诸位爱卿平身!”东明帝掩盖不住心中的得意,脸上露出喜色。
百官起身,整齐而立。
“这真乃是喜是一桩!文莱王此刻怕是已经在我东明国境内,不日即将入京。本次的接待任务十分重要,定要促成东明与文莱的两邦之好;只是这接待的人选嘛……,诸位爱卿有何高见呐?”
其实,东明帝这话问了等于没问,最多就是走一个过场。首先,来访的是一位国王,按照礼制,东明国必须派出太子或是一位皇子接待;其次,如今得用的两位皇子中,二皇子朱沐祥深得圣心气焰正劲,满朝文武以成国公和孙丞相带头,自然见风使舵一边倒地鼎力支持。
“臣举荐二皇子!”孙丞相首先回禀。
“臣也举荐二皇子!”成国公跟着回禀。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早朝就在这样毫无疑问的满朝附议中结束了,朱沐祥被拟定为接待文莱王的不二人选。
下朝之后,朱沐祥洋洋自得。他很想借着这次接待文莱王的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彻底将还没在朝中站稳脚跟的睿王扳倒,为他将来的成王之路,再铺上一块儿坚实的阶梯。
借着文莱王还在路上的这大半个月时间,朱沐祥已经开始准备接待贵宾的相关事宜。
他除了早朝之外的剩余时间,几乎整日都泡在会同馆里,恨不能将这座会同馆拆了重新修缮一遍;再看看他为文莱王准备的各种日常衣食住行所用物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至少他自认为已经十分周到完备,堪称宾至如归。
终于,文莱王被朱沐祥亲自迎接入了京城。
城内的街市上热热闹闹,百姓们围在道路两旁列队参拜。文莱王高兴地向百姓们挥手致意,感谢他们的热情相待。
朱沐祥一路将文莱王引到会同馆,已经是黄昏时分。
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日早朝,文莱王正式进宫面圣,参拜朝拜东明帝。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文莱王衣冠整齐,精神矍铄,颔首揖礼。
“文莱王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必多礼!”东明帝喜出望外。
“哦,陛下!我在文莱的时候就听说东明国是礼仪之邦,而我们文莱又是最喜好和平与友谊的;我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文莱国能与东明国修两邦永世之好,礼数仪式自然是万万不可少的。”文莱王彬彬有礼,举手投足丝毫无差。
“哈哈,文莱王太客气了!朕久闻文莱国虽小,但是百姓生活却是十分富裕。朕听说,文莱是一个‘街无乞丐,路无流民’的国家,文莱百姓若是有生活穷困之辈,只需向王上递交一封求助申请,便可得到屋舍良田;朕还听说,文来百姓生活一片祥和,几乎是毫无压力,却可以过上户户有耕牛、家家有纱帛的安乐日子,这可都是足下治理有方啊!据说文莱的百姓几乎将足下敬为他们的保护神,可确有此事?”
“承蒙陛下夸赞,不过的确如此!因为文莱地小人稀、物质富饶,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我只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带领他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他们就很知足了。可是文莱的国家社会文明建设,却相对有些落后,远远不及东明国这样四通八达、化民成俗,东明才是真正的泱泱大国!”
“文莱王此话怎讲啊?”东明帝很是得意,却故作不明地问道。
“在下一路从边陲行至京城,途经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州县,每入大的城街,其地多以方砖铺路干净整洁,街市繁荣,物质丰富,这些都是我文莱万万不能企及的。文莱虽然家家户户惯用地毯,国境之内却没有一条铺陈光洁的石砖马路;文莱的女子不论老幼皆以头纱遮面,以河水为镜,不似东明女子有能工巧匠精心打造花样繁多的漂亮头饰,有铜镜照面可以梳妆;由于文莱的天气一直热似春夏,没有四季更替,文莱的男子皆着露肩简袍,不如东明男子看上去那样风神俊秀,仪态翩翩;我素知东明国历史悠久,处处都藏着祖宗传承的珍宝和故事,我文莱国亦没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东明才是一个堪称神奇的国家,我亲爱的陛下!”
“哈哈,你这文莱王实在是会讲话,朕都被你奉承的心花怒放!文莱王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访,实在是我帮贵客;只是朕有些想不通,难道文莱王出访我东明就只是为了看些新鲜景致,不为点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