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同泽1+芳华同泽2_作者:钟久(34)

  朱沐峰接着说道:“儿臣以为,我军可以在骏马的头部粘上狮子的鬃毛,将战马化装成雄狮的样子,然后用针刺扎马屁股,任战马吃痛疯跑。狮子乃百兽之王,大象最怕狮子,象队看见化完妆后疯跑的马群,会误以为遇到了狮子群,说不定……嗯……说不定就吓得四窜而逃。”

  朱沐峰的身后,站着几位皇叔的党羽。他们差一点就要乐出声来,深低着头,惟恐讥笑的神情触犯天威。

  东明帝无奈地摇摇头。当他就要以为大儿子顽劣不堪时,突然间心念一转;凭借他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东明帝的直觉告诉他,或许朱沐峰的顽童之计真的可以出奇制胜。

  相比把守卫京城的禁军的指挥权交给朱健芮,东明帝更愿意冒险试一试大儿子的“顽童之计”。

  ☆、第十二章、刀下之囚

  前线金平城内。

  伤兵们的腿脚、胳膊被大象踩踏得血肉模糊,止血的草药早已经用完,军医只能直接拿棉布给将士们包扎。军中多得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大多数都斜倚在草垛旁、墙角处强忍着疼痛;鲜有那么几个性格乐观开朗的将士,任凭鲜血晕透裹布,依旧谈笑风生。他们爽朗的笑声,是这座充满血腥味的城池中,唯一显得鲜活的景观。

  无论将士们如何掩饰自己的痛苦,整座金平城都抹不掉刚刚经历过战火的痕迹,城中随处可见战败后狼狈的景象。

  营帐中,朱沐祥呆坐在虎皮短塌上,一双丹凤眼没了往日的神采。

  “报——!”帐外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进来,“禀报将军,京城传来八百里加急!”

  朱沐祥拆开书简,里面是父皇亲笔写的信笺:“京中已知前线战况艰难。安南大象队相比我军战士凡体肉躯,可谓奇兵,败亦不怪。然我军亦可以奇计胜之,近日早朝商议退敌良策,有将战马化装成雄狮的奇谋,随信一同寄来,用之或可破敌。重鼓我军中士气,扬我东明国威!”

  朱沐祥又打开随笺附来的另一张信纸。上面写着的,正是朱沐峰朝堂“无心”进谏的“顽童之计”;确切地说,是楚芳泽苦心借用朝服,提醒朱沐峰想出的退象之计。

  东明帝的八百里加急中,并没有告知是谁献的退敌之策。

  朱沐祥只以为是父皇关心自己,看完信后直呼“父皇万岁”;他对信中的计策更是毋庸置疑,立即吩咐属下,按照信中描述做好战前准备。

  过了两日,待一切准备就绪。朱沐祥再一次亲率大军,兵临交州城下。

  他照着父皇的旨意用兵。两军战场上,东明军的将士皆列队后方,一排排的战马肃立阵前,每一匹良驹的脖子上都粘着狮子一样长长的鬃毛,随风飘翻。

  安南军的大象队已经完胜过一场,不再是什么“秘密武器”,没有必要再藏在城门内;交州城脚下,安南驯兽师坐在战车上,肆无忌惮地抽着大烟,云里雾里轻蔑地看着朱沐祥。

  由于安南国气候和地质原因,那里特别盛产一种“白面”。安南军的将士们上战场之前,基本都会抽上两口,壮胆又壮力;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此物不但会改变人的性情,使人变得性情狂躁、暴虐嗜杀,更会危害人的健康,使人寿命缩短——这就是为什么安南国缺少男丁的原因。

  倏忽。远处战车上的驯兽师突然站起,他嘴里说着一连串听不懂的话语,然后历吓一声,凌空抽响一鞭——安南军阵前的大象队,就像是听到了命令一样,“嗷嗷”吼叫着,地动山摇般踏步而来。

  朱沐祥静待已久,他猛地一挥手,将士们皆拿铁锥刺扎马股。战马吃痛急速奔跑,蹄下生风,脖子上粘贴的鬃毛,也随着奔跑腾跃而上下翻摆,倒有七分像是真正的雄狮。

  原本迈着柱子般的粗腿、高扬着长鼻子、稳步而来的象群,一时间竟然举步不前,乱了方寸。战马体态健硕,腰瘦臀肥,此时更是四蹄腾空,如风如电,长鬃飞扬,近乎疯狂。终于,大象队慑于“狮群”的威猛,四处奔散。

  朱沐祥看准时机下令,东明军大小将士们一齐嘶喊着进攻。

  大象队一旦被攻破,安南军队不堪一击。又经几战下来,兽师当场被杀,安南军的统帅被俘……交州城的城头插上了东明军的大旗。

  交州城的中心,就是安南国的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