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_作者:沉筱之(178)

2019-06-13 沉筱之

  我终于忍不住一颤,整个人往后缩了缩,却没有挣开,只问:“你明日,能不能……让我与十六见一面。”怕他怀疑,我又道,“我担心卫旻与随兵的近况,他们,毕竟是为了护我。”

  话音落,于闲止没有应声。

  我几乎能感受到他的鼻息,每一下的起伏。

  可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我,良久,握在我腕间的手松开了,他拂开的额前的发,俯身在我眉心轻轻一吻,轻声道:“睡吧。”

  言罢,将我往榻里一揽,拉过被衾,与我一起并肩合衣躺在榻上。

  月辉与营中的火色被帐窗的一层纱搅得纷乱,乍看去,像纷纷无声的雪,却触不可及,身旁的呼吸变得平稳,像安静的海潮。

  我以为于闲止已睡过去了,就在这时,他忽然安静地,叹息着,绵长又分外寂寥地唤了我一声:“阿碧。”

  我愣住,说不清是什么感受,只觉得那些海潮,月辉,与营火色都一下撞进了心里。

  许久以后,我“嗯”着应了他一声,他大约已睡着了,没有再答我。

  作者有话要说:

  有点卡文,更晚了,抱歉~

  第102章 雁山兵气 16

  我原以为我会睡不好,谁知竟是一夜无梦,连寅正的号角声都没有听到。

  绣姑绕到竹屏旁:“公主,您醒了?”

  帐子里满是清辉,我一时辨不清晨昏:“什么时辰了?”又四下一看,“于闲止呢?”

  “近辰时了。”绣姑道,“公主这些日子乏累,一直未能歇好,昨日倒睡了个安稳觉。今早世子大人去中军大帐议事,着人过来唤我,叮嘱我不要吵醒您,等您醒了伺候梳洗。”

  她打了水来,往帐外看了一眼,压低声音:“像是这一两日就要拔营了,那些远南兵已开始整军。”

  我想起昨夜于闲止说他要等一个消息就走,想来是那消息到了。

  用过早膳,帐子外传来莫白的声音:“阿茱姑娘,世子大人传您过去。”

  我与绣姑互看一眼,一齐出了帐子,莫白见绣姑跟来,没说什么,带着我二人走到山脚下,屏退了那里的守兵,折回身来道:“公主勿怪,军中眼线遍布,几位将军并非全都是世子大人的人,末将只能将他们的人手暂且支开一会儿。公主延山路上去,童十六就在道旁的一株老榆边等公主,末将在这里候着,还望公主务必在一个时辰内回来。”

  我点了一下头:“多谢莫护卫。”

  十六似已等了十分久,额间满是细汗,一见我与绣姑,满目焦急地迎上来:“公主,阿绣姐,我听说那些远南兵把阿绸、把阿绸……”

  绣姑狠狠叹了一声:“那群畜生不提也罢,好在公主相救及时,阿绸暂且无事了。”

  “公主相救?公主是如何救的?”十六问。

  我道:“时间紧迫,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十六,你可是打听到燕兵出现在大随腹地的原因了?”

  十六听到我这么问,眉间骤然拢起愁色,四下看了一眼,急声道:“公主,怕是大事不好。那些燕兵,有一部分是从济州过来的。”

  我蓦地愣住。

  绣姑疑道:“济州?济州不是辽东的地盘吗?”

  “对。这消息是那些远南兵审燕兵的时候,我凑在石壁上听来的。那些燕兵说,大约是一年多以前,燕随战事刚起的时候,燕兵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派人深入大随腹地。每回派的人不多,仅几十或百余,北漠平西甘州一带流民又多,他们扮作流民,混入其中,因此官府没有察觉。这些燕兵一入了随,便借道甘州往济州走,在济州按扎下来,每月大约一两批,陆陆续续也聚集了数千。”

  绣姑道:“不对啊,燕人的口音与习性终归与我们随人不同,他们一路扮作流民,沿途官府没有察觉,可他们这么一月一两拨的在济州聚齐,年余时间下来,难道辽东王没有察觉?”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十六道,“公主可还记得,我们入雁山前,在甘州瞧见了燕人的踪迹?”

  我道:“记得,当时卫旻还觉得奇怪,派了探子去查。”

  “这些燕人就是从济州过来的。听燕兵招供说,燕将齐朔今年初春像是截获了一个十分秘密的消息,忽然调动大批潜藏在济州的燕兵,让他们过甘州入雁山,赶在五月前,在山中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