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风生_作者:六十四骨(23)

2019-06-12 六十四骨 校园

  为她好?分明是自己的自私,却什么都要用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过去。

  朱菁心里一堵,忍不住声音提高起来,诘问道,“不离婚是为我好?争财产也是为我好?爸爸早就在外面找了别人,你是怕自己一无所有,所以才一直抓着我不放!”

  她的话字字诛心,终于捅破了母子之间一直没有揭破的那层假象,让电话那头的中年女人听得身体颤了一颤,忽然低下了声,示弱一般道,“你是我女儿,我当然不想和你分开……你都还没上大学……”

  朱菁听着,很想硬着底气回敬她两句,但想到这是生她养她的人,还是禁不住心软,只说了一句,“……我会按时回去,就一个星期。”

  那头的人听了,不满意,开始声声哭诉,“你怎么能一个人待在外面那么久呢?你回来吧,妈妈只有你了……你回来吧……”

  朱菁有一瞬间的动摇,她太心软,可下一句又听到妈妈神经质地念叨道,“妈妈只有你了,你哥哥已经不在了……妈妈只有你了。”

  朱菁猛然掐紧了手中的手机,冷着脸一言不发地挂了电话。

  通话结束的瞬间,她甚至想把手机掷出去,但扬起手,冻在半空,还是颓然收了回来。摔了也没用,发这个脾气毫无意义。

  坐了许久,她有些愤怒之后的疲惫与茫然,又翻开了手机。

  顾晓宁和李雪玉又相约出去玩了,朋友圈里的各色生活展览依然层出不穷,时事新闻也还是在一刻不停地更新着,世界仍然照常运作。

  她的踪迹隐在其中,始终不过是沧海一粟。

  次日,朱菁下午才出的酒店,脸上顶着两大个黑眼圈。

  昨夜她心烦意乱,找不到什么能做的事,干脆翻出以前没追完的剧出来刷了几集,不知不觉间就睡着了。再醒来时,已是正午。

  按照原本的计划,她去了什刹海。

  烟袋斜街人很多,流动速度也慢,但她不赶时间,街边的各色小店她都进去逛了逛,二十块钱买了个细细的银手镯套在手腕上,又凑到画糖人的小摊前,跟着围观的人看了看,但没买,只拍了照,在前面的绣花鞋店里倒是买了一个紫色的小香囊。做工一般,但香是桂花香,她嗅了嗅,拿上就去付款了。

  闲逛的期间,她走在路上也有被人推搡,被撞到都还好,还被人踩了好几脚,有的人会回头道歉,朱菁虽然不高兴,但也还是回一句“没关系”。遇到那些毫无所觉的人才会让她火大,有个人还接连踩了她好几脚,她险些就叫住了对方。但转念一想,她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又是一个人来的,还是咽下了这口气,告诉自己别生气,又转道进了别的店。

  在大清邮政信柜的店铺门口,她扭头看见里面站着一对年轻男女,女孩儿看起来和她差不多大,正翻着店里的纪念明信片,让身边的男人帮着挑。但他其实没给什么意见,只要女孩儿递过来的,他都点头,最后还是买了一整套。

  两人身上都裹着兜帽羽绒服,男人比女孩儿高上许多,看不清两人正脸,不知是兄妹、朋友还是情侣。

  两个人的旅行,其实也有不一样的趣味。可朱菁是头一次一个人出远门,此刻心中的享受和兴奋远远大于无聊和孤独。

  她不慌不忙地逛完烟袋斜街,到了人流稍微松散一些的地方,对着自己被踩出好几个黑脚印的鞋拍了张纪念照、贴了个小备注,再打开手机导航,沿着后海继续向西走。

  在宋庆龄故居,她在庭院的景点介绍牌前停了一会儿,看这里的历史沿革。从康熙年间到现在,也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个季节,大会餐室的西府海棠无花可看,朱菁便没往那边去,只在主楼多看了一会儿国母的生活原状陈列。

  一转头,居然又看见刚才邮政店里的那对男女。

  他们在看屋内墙上已经停摆了的那个钟表。

  朱菁从他们身后过,恰巧听见了两人的对话。

  年轻男人说,“两万多件文物,这个钟最有感觉。”

  女孩儿回道,“但是来看的人、他们的时间是流动的。”

  年轻男人低眉,平淡道,“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他有一把温凉如春夜细雨的好嗓音,朱菁听见这句话,有些好奇地向两人看去,他们却已经往外走了。女孩走在里侧,她只看见了男人的侧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