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不就是打个赌吗?他会用事实来证明,大清的八旗,依旧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军队。西洋人,哼,给八旗子弟提鞋都不配。
墨晴不再跟太子抬杠,而是转移了话题,轻声道:“太子爷,您答应帮臣妾把戴梓弄回京城的,现在人到哪儿了啊?”
墨晴手中的各种工匠都聚集齐了,但作为主力研究人员的戴梓,还没到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啊!
戴梓是枪械方面的专家,墨晴要打造远超这个时代的枪械,必须有专业人士主张全局啊!
如今,工匠们正在捣鼓西洋钟,但西洋钟实在不是墨晴的主要目标啊。
“啊,你说戴梓啊,人在回京的路上。北边太冷,路上冰雪消融,道路泥泞,不是很好走,一来一回,时间花的比较长!”
太子这倒不是随口说,他对于答应了墨晴的事情,还是很上心的。
“那,月底能到京么?”
“应该没啥问题!”
太子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事儿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变故。
“这就好!”
墨晴叹了口气,道:“太子爷,你是不知道,那边的进展速度太慢了,臣妾都快愁死了!”
不是专业的人,没有专业人士指点,墨晴实在不指望那些工匠能有什么大的进展。但这事儿,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前途待遇,必须有所进展才成。
“福晋啊,要不,孤从造办处给你找几个师傅帮忙?”
太子只道墨晴说的是仿造西洋钟,便主动请缨,要给墨晴弄几个人才来。
墨晴一听,哪儿会拒绝?
这制造行业的人才,很多时候,都是能触类旁通的。似乎西方的步枪改良式上,就有钟表匠的掺和。
自己这边,指不定就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好啊,好啊,臣妾谢过太子爷!”
有这样的好事,墨晴自然是求之不得。即便是钟表匠对于枪械制造帮助不大,但依旧可以帮她造西洋钟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变
跟太子在宫外玩了大半天,一行人才慢悠悠地回转毓庆宫。
而当太子跟墨晴回转毓庆宫不到片刻,梁九功就带着康熙的旨意到了,宣太子即刻进宫。
虽然梁九功没说出了什么事情,但瞧着他的表情,分明就是出了大事。
“梁公公,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子走在梁九功的身旁,淡然发声。
“太子爷,这个,奴才是真的不知道。万岁爷接到了来自平阳府的急报,当时就砸了御案上的砚台!”
“平阳府的急报?”
太子的脸色也跟着变了!
就在不久之前,康熙才给平阳府发了消息,急招户部尚书富察马齐返京。而现在,康熙的旨意估计还没到平阳府,平阳府倒是先来了急报。
急报会是什么怎样的内容?
太子脚下加速,很快进了御书房。
此时的御书房内,已经来了不少人。
裕亲王、恭亲王、三阿哥,四阿哥……朝堂的几位重臣也都在。
一看这架势,太子就明白,这是真的出大事了!
“儿臣叩见皇阿玛!”
“免了!”
康熙直接挥手。
太子不再言语,乖乖站在一旁,等康熙说话。
“平阳府发生了民变!”
康熙一开口,御书房内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早在知晓平阳府地震后,康熙就特别叮嘱过地方官府,务必要做好灾后安置工作,谨防民变的发生。
为此,大阿哥更是主动请缨,代表康熙前往平阳府。
可如今,还是发生了民变,为什么?
“大阿哥和户部尚书遭遇民变冲击,下落不明,生死未知!”
“如今,平阳府城已经被乱民占据!”
“周复兴已经带兵围了府城!”
康熙将自己收到的急报内容完完整整地讲了一遍,而后目光望向众人,冷声道:“都说说吧,此事,该当如何?”
“皇阿玛,民变是因何而发?”
太子抬眼望向康熙,这个情况太诡异了!
朝廷对平阳府的赈济力度并不低,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甚至还传旨免了三年岁赋。如此优渥的抚恤赈灾之策,平阳府怎么可能爆发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