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档案记录员[穿书]_作者:素笺一缕笙风(115)

  小伙子们看到廖安西害羞的脸,他们就不点破喜事,怕吓跑廖安西。

  两间房子盖的很快,交公粮的人还没有回来,他们已经盖好了,等着房顶一层黄泥晒干,他们再在上面扎一层稻草,通风晾晒半个月,就可以住人了。

  林凤到房子里转了两圈,出来后再三感谢小伙子们。

  “婶子不用谢了,记得到时候请我们多喝两杯酒。”他们中午吃了那么多肉,婶子再谢下去,他们该脸臊了。

  “好。”林凤乐呵呵说道。

  她还没有通知呢,怎么大家全知道她盖房子的用意。

  “婶子,明天我们来帮你浇水,保证两间房子结实。”又没有事可做,小伙子们带着廖安西到水塘里拉网子。

  “好。”林凤追到院子外,这群孩子,都结婚了还这么莽撞。

  张小凡望着母鸡发呆,大家为什么要婶子请他们喝酒,婶子家有喜事吗?

  路过大壮和孙志军家门前,廖安西叫上他们一起去玩耍。

  以前小伙子们远离大壮,发生周小蝶的事后,老娘对红豆和大壮没了偏见,他们自然对两人没了偏见。

  孙志军走到人群中和他们交谈,大壮走在后面,被廖安西和孙志军拉到人群中。

  大壮惊奇的发现大家说什么,他‘啊啊···’附和,没有在大家眼中看到嫌恶。

  大伙儿还没有到村口,就听见‘突突突···’

  交公粮的人回来了,小伙子们争先恐后跑到村口,爬上拖拉机,朝着廖安西几人招手。现在不坐,不知道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坐拖拉机。

  拖拉机可不是想开就能开的,想弄到柴油十分困难,即使有柴油票也不好弄,国家缺柴油。一般交公粮时农村里才能看到拖拉机的身影,他们也只能在交公粮后坐上去过过瘾。

  拖拉机从廖安西面前经过,开向另一个村子。“他们不是说到池塘里拉网子吗?”

  “几个村子共用一辆拖拉机,平时难见着。池塘就在村子里,又不会跑,当然先做上拖拉机过过瘾。”孙志军背过身子不去看拖拉机上的人,其实他也想坐,可他要保持知识分子的风范,岂能因为一辆拖拉机折腰。

  “哦。”廖安西点头道。

  村子里又跑出来一群人,追着拖拉机爬了上去,孩子们拿着棍子追赶拖拉机。离老远了,廖安西还能听到汉子们爽朗的笑声。

  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迎接交公粮人回村子。大老远都能听到回村汉子们说话的声音,人群到达村口时,大队长和村长很快被村民们围起来,“大队长,粮站说我们村粮食咋样?”

  今天粮食丰收,颗粒饱满,粮站的人应该会给他们记优,最差就会良上吧。

  “今年全县粮食大丰收,我们村记了个良,大家别泄气,下年继续努力。”赵队长强打起精神说道,他打听了一圈子村子,没有一个记优,看来他们村的产量还没有达到上级的标准。“听县里的同志说其他市有的村子粮食亩产一千斤,我们村亩产只有几百斤,给个良,大家满足吧。”

  村民们倒吸一口气,乖乖,赶上他们村好几亩地的收成了。“大队长,他们咋种的,我们也学习学习经验?”

  “等县里领导开完会再说。”赵队长让大家散了。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哪个村子这么厉害,我们村今年的收成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

  “是不是一株水稻上从上到下全结满稻谷,要不然咋能收一千斤?”

  后来村民们说的话,廖安西没有听了。

  难道又掀起‘浮*夸*风’的风暴,不对啊,历史上浮夸风只发生在五八年到六零年,事情没那么简单。

  张小凡歪着脑袋,他又怎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本书是不是很平淡?是不是写的很无聊?大家喜欢看吗?

  第53章 工农大学生

  亩产一千斤话题伴随着时间流逝, 县里也没有下达指示,渐渐的被村民们遗忘。

  秋意渐凉, 早中晚气温落差很明显。

  “女孩子不能露出脚踝, 年纪青感觉没什么,年纪大了就要遭罪。”林凤手中拿着一根针蹲在张小凡脚下, 从怀里掏出一块黑布围在张小凡裤腿子上, 在线尾打了个结,针飞快的游走在两块布料之间。“先就和着穿,等发了布票给你做两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