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由着天佑期大开大合的整治京中兵部,确定武将权力都收拢手后,她才开始回头收拾有牵连裙带的户部官员。
兵钱不分家,向来是户部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兵部便协助执行。而兵部要是想扩大兵力粮响等,又要从户部中调取军饷。所有她从下手整治兵部时,就已经决定好整治完兵部,第二个就是拿户部开刀,所有和守卫不利、导致获罪的武将家世有所牵连的,一并押回大牢严加调查。
凭着上一世的记忆,她的人手分配可谓全数用在了刀刃上,一连扯出了好几个名门世家,里头结党营私、官官相卫、鱼肉百姓可是一捉一个准。哪怕是有几个漏网之鱼,也很快在天佑期严厉的审讯刑查,交叉对比供词下看出端倪,又再重新镇压抓回天牢。
里头桩桩件件全数属实,就是想找人疏通求救都难,唯有打落牙齿并血吞。
不出两个月,朝臣就发现天佑期手段老辣、行事铁血坚定,竟然已经将兵部户部整治贴贴服服,新换上来的新官员为她马首是瞻,指令无有不从!
而且她启用的大多是寒门子弟,孤臣勇将,家世清白没有和名门望族、皇室宗亲有过交集。为人品行皆是忠心耿耿、高洁清白之辈。这一看,整个兵部户部还不就像被水洗了一般,干净得相当于将兵权钱财彻底收入囊中?
不,不对!
想起了天佑期没入朝前,就已经沾手礼部,策划祭典一事。他们就后知后觉的想起,礼部早就被天佑期以接手祭典为由,遣派了不少人出去,现在主要位置上,她都早已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亲信了!
只不过当时祭典在即,他们还以为这是女帝的调任,没有多想罢。而吏部新任侍郎曲文星,未入朝为官前就与天佑期交好,鹿鸣楼遭淑然郡主出言侮辱,后被安阳公主慧眼赏识意识早有耳闻,曲文星一到任吏部后,便渐渐带着人靠拢过去。
这一琢磨,朝中上下那还有安阳公主没沾过手的地方啊?才短短两个月,大半个夏朝都被她整治过一遍,收入囊中了!
女帝一直暗中关心着天佑期的成长,在她眼中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优秀的,却没想到她能聪慧如斯。这两个月里的调动清洗,天佑期都无一例外的暗中上报出来,有些地方确实是先斩后奏,行事太过果断决绝。
但女帝到是毫不介意。她在位多年,怎么看不出其中多少人是尸位素餐,身居高位却对朝堂百姓毫无贡献,甚至隐隐有蛀虫之害?但她年事渐长,就算有心整治朝堂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没有由头下,贸然清洗也容易引起朝廷动荡,久而久之也就放下了。
但没想到天佑期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了她一直想做而没做的事!
女帝又不怎么会压制她,更何况天佑期还事事交代清楚,处理得干净利落。其中的人脉调动、政治风向、借力打力、雷厉风行,那一样不是上位者必备的优秀品质?
要不是因为这一伤筋动骨的整治,女帝都不知道朝廷下已经埋下了那么多蛀虫祸害,由着这些贪官污吏再啃食下去,夏朝的百年基业还有多少不被吭完?
女帝盛怒,自然放开手脚让天佑期大刀阔斧的整治。而且她现在才刚刚及笄,从小没有养在宫中,刚接触朝堂政事不久就已经如此出色了。
要是再多历练两年,有了一个海晏河清朝堂作基底、夏朝兵强马壮、国库充盈,她的女儿有会发展到何等地步?
想到祭典上漫天霓虹、金光照耀的天坛,女帝的神色便变得激动无比,哪怕是不断有大臣开始进谏,想打压天佑期,暗到她有夺权争锋之嫌,女帝也通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比起女帝之位,能让夏朝屹立不倒、更加强大昌盛才是她的毕生夙愿!
女儿就是想夺权争锋又如何?人终有一死,临死前要是看到女儿生长如斯,她还有何遗憾?
所以女帝不单不反对,见天佑期能力出色,甚至在朝堂上舌战群臣而不败,便干脆的放权出去,让天佑期继续执管,还大肆申饬了不少与天佑期对立的朝臣,俨然成了一个宠女儿奴。
那边,天佑期在朝堂上的势力不断扩大。连王府的势力就不断被削减,甚至到了后边,户部与连王爷关系极深,为了不被女帝猜忌,不得不自动清扫朝中相交亲密官员,断尾自保。
连淑然杀害同伴嫌疑在前,鹿鸣楼侮辱寒门在后,祭典时还不死心,暗中让连王府埋下多年的暗桩张司制白死,终于惹恼了连王爷,被他送去封地严加看管,让封地的长老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