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物理学家_作者:钟花无艳(30)

  科尔见到这一幕,惋惜地说:“中国队有夺金的实力,如果没有选择最高难度的四周跳,说不定可以收获一枚保底的铜牌。”

  萧与时却不这么认为:“失误就是失误,不存在如果一说。”

  科尔不像他那么严格,性格更温和,笑了笑,未争辩。

  科尔低头写报告,不一会儿想到什么,自语道:“刚刚的跌倒,对沈如磐选手的膝盖造成很严重的冲击。冲击力通过骨骼传导,她的脊椎也必然受到影响。问题来了,假如她经常受到这种运动冲击,她的脊椎和膝盖,哪个先承受不住?”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花样滑冰选手在屈、伸、旋转、跳跃的过程中,膝盖是铰链结构,脊椎是杠杆结构,结构不同,很难比较。

  但这个奇怪的问题难不倒聪明的科尔。他提笔计算,化繁为简,粗略地得出结论:按照沈如磐的身高体重,假如她经常受到很严重的运动冲击,她的脊椎比膝盖先一步承受不住。

  萧与时扫一眼复杂的计算公式:“你对人体力学很精通。”

  科尔收起草稿纸,挑唇一笑:“父亲的医院计划研发一个全新的椎间盘假体,我帮忙做些人体力学分析,所以略知一二。”

  萧与时点点头,没有延续这方面的讨论,单问:“我去买杯咖啡,你想喝点什么?”

  “和你一样。如果你能顺便带块三明治回来,那就再好不过。”

  *

  由于大量旅客滞留在机场,咖啡店的生意很好,服务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排在萧与时前面的顾客,是一位年轻的女子。

  她戴着墨镜,五官被遮掉大半,看不清具体容貌,但镜框侧边垂下两条独特又新潮的挂链,衬得她青春气息十足。

  轮到她点单,她的英语不太好,费劲地和服务生沟通。

  萧与时听了一会,替她解围和服务生说:“热牛奶29杯。其中10杯加香草糖浆,10杯加焦糖糖浆,8杯不要糖浆改放黄糖,最后1杯零添加,打双层奶泡就好。”

  她忙不迭道谢,掏出现金结账,无暇看他。

  此时,因为她低着头的缘故,他的目光不经意地从她脸上扫过,忽然觉得她的面部轮廓有些熟悉,像极了电视重播里的中国选手——沈如磐。

  萧与时一怔,她却未察觉,付完账转身朝店内的座位走去。

  她右腿僵直,脚步蹒跚地走到椅子旁,随势坐下时用手扶了下腰,表情显得出几分疼痛。

  萧与时的视线不由得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会,愈发肯定她就是沈如磐。

  她本人比电视上看起来更纤细修长,皮肤白净无暇又透亮,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和比赛时温柔沉稳的模样很相似,低调兼有内涵,让人无法忽视。

  几分钟之前她出现在电视上,几分钟后她却从屏幕中走下来,鲜明生动地出现在他面前。

  也许是感受到注视,她侧脸转向他这边。

  萧与时收回目光,淡定地对服务生说:“两杯黑咖啡,一份火腿芝士可颂,带走。”

  “没有可颂,先生。”

  “换成普通三明治。”

  “也没有,店内所有固体食物都被您前面的女士打包订走。”

  萧与时默然,轻轻嗯了声。

  由于订单太多,服务生打包慢,他要带走的东西也就相应滞后。

  于是他坐在这桌,她待在那桌,各自等候。

  不一会儿几位学生打扮的中国游客进入咖啡店,瞅见角落里的沈如磐,压低声音讨论几句,随后某个人大胆地蹭过来:“请问,你是不是沈如磐?”

  不必确认了,越看越像,学生们兴奋地说:“我们是大学生花样滑冰协会的成员,很喜欢你和陆楠,关注你们很久了。”

  “你为什么一个人在机场?陆楠呢?他在哪儿?”

  “你们是不是结束了冬奥会的比赛,从英国飞回中国?”

  沈如磐乍面对热情的冰迷,有点不好意思,摘下墨镜浅浅一笑:“陆楠和队友们在候机厅睡着了,我给他们带点吃的回去。”

  “你和陆楠在这次冬奥会上发挥得很好,假如没有那个小小的失误,你们肯定能拿到奖牌,说不定还是金牌。”

  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把她捧得很高。

  沈如磐却客观地回答:“我和陆楠离金牌还有很遥远的距离。虽然我们能在平时的训练中完成抛四周跳,但训练和比赛是两回事,冬奥会的失败也恰好证明了我们的不足,无法将平时的训练结果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