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泉快穿_作者:弯钩一月(331)

  得知秀巧在婆家过得不错,米朵的心里就对她少了些牵挂。原本她担忧秀巧的性子有些外强中干,现在看来她依靠丰厚的嫁妆在夫家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这样也挺好的。

  老二一家忙着面馆的生意,每年都是直到小年的时候才回家过年。

  因为聚少离多,常年见不着几回面,安哥对杏花这个亲娘便不是很亲近,宁可让香兰带着玩耍,也不让杏花跟着。杏花刚开始还有些失落,不过很快就又接受了这件事,儿子经常见不着她生疏也很正常,等儿子大了就好了。

  在杏花心里是这样想的,反正儿子还小,以后有的是时间培养感情,现在还是挣钱要紧。

  一大家子十几口团聚几天以后,就又各奔东西。

  吴青松现在在酒楼越来越受东家的器重,工钱也越来越高,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儿子。

  三闺女出生以后,吴青松和程氏也曾努力过,可能是命中无子,直到三闺女满五周岁,程氏的肚子再也没有鼓起来,两口子这才放弃了再生一个儿子的念头。

  吴青柏开的面馆生意也越来越好,他们两口子靠着番茄酱和肉酱的招牌打出名气以后,就在镇上租了一间更大的店面,因为生意好的三个人都忙不过来,就又多请了三个伙计帮忙。

  本来两口子因为生意忙,想等安哥大一点再要孩子的,哪知没等安哥满三周岁,杏花就又有了孩子,而且又生了一个儿子。

  吴青柏看米朵又要带自家的两个儿子,又要忙手头的绢花,有心想要把安哥接到身边。

  哪知安哥得知自己要被接到镇上时扒着米朵不放,任由吴青柏好话说了一筐,他还是死活不愿意去镇上,而且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吴青柏心软,见不得儿子这副伤心难过的模样,于是安哥最后便如愿留了下来。

  其实米朵觉得安哥平时挺乖巧的,香兰一人就能把他照顾的挺好。不过安哥究竟是老二两口子的孩子,也不能一直跟在她身边,所以吴青柏过来接安哥时,米朵虽然有些不舍,但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至于制绢花的事,她已经将大部分的活计都教给了银凤,日常只做一些精巧新颖的绢花,时间便比从前充裕的多,照看杏花后来生的平哥完全不是问题。

  至于银凤生的香珠有陈氏帮忙照看,相比她这个婆婆,银凤更愿意让陈氏这个亲娘来带孩子,米朵要做的就是在陈氏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就行。

  比起吴青松和吴青柏两个哥哥,老三吴青槐看似混的并不体面,既没有县城的宅子也没有镇上的店面,可是吴青槐挣到的钱并不比两个哥哥少。

  米朵自他娶亲以后,便不再管他要卖东西的钱。银凤虽然不像杏花表现的那么有野心,可是论精明能干并不比杏花差到哪去。有她这样能干的儿媳帮着管吴青槐,米朵还是很放心的。起码吴青槐绝不会走上前一世的老路。

  这几年,银凤接过米朵的活计,把绢花绒花做的越来越好,吴青槐每个月卖的钱也越来越多,镇上的姑娘媳妇现在就只认他卖的绢花绒花,觉得款式新颖又大方简洁。

  银凤等手里的钱攒的多了以后,就跟吴青槐商量买几亩田地,这样即便将来子孙不成器,也可以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

  吴青槐一向都听媳妇的,这次自然也不例外。银凤得到丈夫的同意以后,又去问了米朵的意见,米朵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买田地的确是个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

  这样等银凤生下第二个儿子时,她和吴青槐名下已经有了一百多亩田地,光看收租子每年就是一大笔钱。现在村里人再提起吴青槐时,都说他运气好,上面有个能干的娘,娶的媳妇也不差。

  银凤生的第二个儿子满周时,米朵已经给香兰相看好了一户人家。吴青松原本是想在县城里给香兰说一户人家的。秀巧也曾帮着打听了两户人家,可是说来说去,不是对方不满意香兰,就是吴青松和程氏不满意对方。

  后来还是米朵托人寻了一户人家,对方比香兰大上两岁,已经考取了童生,家里也有几十亩田地。

  这些年,香兰跟着米朵学到了很多东西,几乎把米朵当成了她最亲的人。因此米朵问她意见的时候,她想也不想的点了点头,她知道米朵不会害她,对方既然能得到米朵的认可,说明对方的品行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吴青松对这门婚事也很满意,不仅是因为对方有了童生的功名,而是他想的比程氏要长远。他和程氏没有留下子嗣,将来三个闺女若是嫁得好还好,若是嫁的不好,以后娘家连个替他们出头的人都没有,还不如就嫁到乡下,有二弟和三弟生的几个堂弟在,将来也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