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明月传_作者:未降(231)

2019-06-10 未降

  那女子轻轻掩面道:“我知是功臣回京,想着能有机会拜会也好。”

  “哎呦,这皇上可急着见元帅和将军们,怕是不得空见您呐。郡主还是赶紧回府吧……”

  轿子走得远了,海月便听不太清了。只有那一身清丽的身影和容貌,倒还算记得清楚。

  *

  轿子停在奉天殿前,缓缓落了下来。原本长长的队伍,如今在偌大的宫苑之中,也只不过沧海一粟。

  轿帘被掀开,海月刚想从轿子上跳下去,却猛地想起景唐的嘱托,放缓了脚步,由着太监扶着自己缓缓走下轿辇。

  巍峨的皇宫就这样呈现在她的面前。雕栏玉砌,朱墙轩窗,端的是皇家的气派。

  奉天殿的大门敞开着,她偷偷往里瞧了一眼,只见文武百官皆聚在殿中。再往里看,那中央似是坐着一个明黄色的身影。众将皆下了轿辇,依着次序往里走,海月便赶忙收回眼神,跟在荀彻和景唐身后走进殿内。

  文武百官看着走入殿中的众将,神情各异,十分有趣。

  只见众将走到离明帝数丈远的地方停下,拜服于地。

  明帝垂暮,见此场景竟是老泪纵横,甚至从龙椅上起身道:“诸位爱将快快请起。”

  景唐自袖中取出国书和旌节,朗声道:“臣,奉命出使西洲,于西洲象泉国借兵三十六万整。今日圆满归京,携象泉国书与旌节交还陛下,幸不辱命。”

  明帝连忙命人将国书呈递上来,又道:“这旌节,原本就该是你的。且留着,做个纪念罢。”

  景唐也并未推辞,只颌首道:“多谢陛下。”

  读罢国书,明帝长久地叹息着道:“想来我大明一向与乌斯藏和云南苗疆交好,可颉漠之乱祸起两年,竟未得他们一兵一卒的支援…...倒是这位象泉王,还是百年前的交情,竟记到现在……”

  景唐回道:“经此一战,象泉军伤亡不小。象泉王意与大明交好,已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明帝颌首道:“自有重谢。”随即,他合上国书,放在一旁。看着殿中几副陌生的面孔环视了一番,最后停在荀彻身上道:“这便是荀守义的次子?”

  荀彻有些紧张,上前一步道:“末将荀彻…...”

  正当他颇有些局促之时,只见景太尉从人群中飘然而出,向明帝禀道:“陛下,这便是臣从前向您提起的荀彻。荀守义的次子,荀喆的庶弟。”

  这一个“庶”字,像一根针一般狠狠地扎在荀彻的身上,连带着海月也不禁皱了皱眉。碍于朝堂之上,两人都没有说什么,只垂首听着皇帝的下一句。

  只见明帝并没有在意这句话,只点了点头,道:“你兄长在双城病逝,当时没有合适人选能顶得上去,忽闻景太尉讲起荀守义还有一位小儿子。朕也是病急乱投医,没成想,你倒比你的兄长更像你父亲……”

  荀彻垂首道:“多谢陛下夸赞。承父旧志,为国效力,自是荀彻毕生所愿。”

  明帝点着头,微笑道:“那么从此往后,嘉兴守军便由你节制罢。”

  荀彻受宠若惊,赶忙跪下谢恩。

  明帝笑着摆了摆手,目光移到海月身上,停了许久才道:

  “我朝明令女子不可参军,不可入仕。项海月,你可知罪?”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不由地微微抬起头来看向站在朝堂上那个清瘦的身影,许多人都捏了一把汗。

  景唐心里更是一紧,他侧目看着海月,只见她站在原地,一不跪地,二不认罪,像是将自己的嘱托统统抛到了脑后一般,心不由地悬了起来。

  海月感觉到无数双目光注视在自己身上,却丝毫不生怯意。话虽如此,这皇帝的气场也着实强了些,她心里不由地打着鼓点,“咚咚咚”地直跳。

  她想了想,先作一长揖,再微微仰起脸,道:“陛下此言差矣。在战场上,末将从不将自己当作女子。”

  见到她这样的态度,明帝却并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她道:“从古至今,你倒是第一个胆子这么大的女子。”

  海月也不敢服输,张口便道:

  “从古至今,陛下倒是第一个如此独具慧眼的明君。”

  殿上的人听了这样的对话,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儿,就差给前面这两位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