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箸记_作者:青瓜(466)

2019-06-10 青瓜

  只可惜,如今却苦了这对小儿女。

  元嘉帝自己口中说着不在意,没过一会自己还是忍不住,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想来方才沈姑姑也来您这里了吧,怎么也不在这里陪您用膳就走了。”

  他口中问的是沈檀书,实际上想问的是谁,太后心里哪能不清楚。

  她笑道:“人家姑姑侄女多日未见了,自然要送一送的。”

  元嘉帝微微颔首:“沈姑姑如今还是只喜欢待在藏书阁里?她入宫也有好些年头了,儿臣觉得至少该给沈姑姑升一升品阶,偶尔也放她出宫看一看。”省得她想见自己的姑姑还只能到慈宁宫里来,这句话,他到底还是藏在心里没能说出口。

  太后随口答道:“只怕不必了,沈女官只怕过段时日就要出宫去了。她在宫里待了这些年,也待够了,前些日子还跟我说,等她整理完手头的旧稿,就要去寻她的兄嫂一同远游了。”

  元嘉帝却陡然一惊,站起身来:“什么?沈姑姑也要离开京城了?”

  沈檀书要离开京城,他固然惊讶,但是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她走了,另一个人会不会也要跟着她离开。一想到这里,他整个人就无法淡定。

  旁边的太后慢悠悠地放下象牙箸道:“人还没走远,你现在去追,说不定还来得及。”

  皇帝心道,来得及又有什么用。

  她不肯,所以哪怕他贵为皇帝也没有办法。纵然再喜欢,他也不至于勉强了她来。

  他还在犹豫,一旁的太后已慢悠悠道:“你们也已有多日未见了吧,这人呢,一不见了感情就会生疏。说不定阿嫣这段时日,又看上了哪家少年郎。”

  她话音刚落,元嘉帝就已经按捺不住:“母后!您别说,我去还不成嘛!”

  他口中虽然说的万般不情愿,但还是一阵风一样出了大殿,并且越走越快。

  等皇帝走后,太后这才慢条斯理地一个人用完饭。

  待宫女们将桌席撤下后,碧钗才轻声问道:“您既然还是看不下去沈嫣姑娘和陛下这样,为何不直接修书一封,让沈大人和沈夫人好好考虑一番呢?”

  太后摆手道:“强扭的瓜不甜,我若是再强行要沈大人他们做出让步,这就不是结亲了,是结仇。即便最后阿嫣这孩子入了宫,违逆了父母,心里也会难受。走一步看一步吧。”

  更何况沈端砚辅佐皇帝多年,这才离京不多时,就要以权势相压,强娶人家的女儿,未免要让人平白心生龃龉。

  绛簪笑道:“您还是心软,不然方才也不会去点拨陛下,让他去找阿嫣姑娘。”

  这一次,太后笑了笑没说话。

  等到众人退下,只留她一个人在殿内午休时,她才悠然想到,她自己蹉跎半生也就罢了,总归不能让儿子和阿嫣也重蹈她的覆辙。

  她还是希望,皇帝和阿嫣这对小儿女能够携手,相互扶持走过一生。

  就如同当年她曾经希望的那样——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第二百二十四章 番外二 沈嫣(下)

  除了慈宁宫后,沈嫣和姑姑沈檀书二人并肩走着。她们多日未见,沈檀书又在深宫中,免不了要多问沈嫣府上的状况。

  沈嫣一一应答。

  两人正边走边说,迎面来了一个身披铠甲的将军匆匆而来。

  狭路相逢的瞬间,双方都愣了一愣。

  对面的不是别人,正是从前和沈檀书有过婚约的定远将军。沈嫣只是普通人,沈檀书倒是宫中有品秩的女官。论官职,他可比沈檀书一个女官要高的多了。

  沈檀书当即微微低头,向对方行礼。

  而定远将军连忙低头大步走过,看那背影竟有几分落荒而逃的意味。

  等他走过后,沈檀书她们才抬起头来。

  当年定国将军的母亲在订婚前期听说沈端砚要致仕,顿时反悔了,生怕沈家连累她儿子的前途。若非后来景和帝猝然驾崩,或许她也能称得上一句有先见之明。只可惜沈端砚还是一连又做了十几年首辅,若非他才四十多就要和年清沅去游历,只怕在这个位置上还能坐上十几年的功夫。

  这样一来,那位老夫人未免也感到后悔,觉得对不起自己儿子。

  至于定远将军,起初的那几年他也没有成婚,仿佛是在愧疚,也仿佛是在等待着什么,但最终还是在他母亲病危时,挨不过老母的哀求成了婚。如今家中也是妻妾成群,儿女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