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快递到村子所属的县城就不往下送了,栗潇没法打车,自己在县城包了一辆小货车装好东西,买了张地图问清楚路线,自己开着下乡去。
因为想给沈黎一个惊喜,没跟他求助,硬着头皮开车穿过荒无人烟、破碎泥泞、崎岖蜿蜒的狭窄山道,好几次都差点翻下陡峭的山谷。
抵达之时,栗潇浑身都麻了,双手酸痛,还不忘自我夸赞一句:车技真好。
不同于乡村的陈旧,这个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主体是三层大楼,建得很漂亮,甚至还有一个大操场,几个篮球架和乒乓球桌,充满着生机。
两排另建有平房,说是学生宿舍和老师宿舍,还有食堂。
这个村子所在地,实际上是一个乡级单位,下辖所有村子的学生都在这里上学住校,周末才回家。原始的乡村学校几乎都已经消失了。
遗憾的是,沈黎不在。
栗潇喊住一位在操场上打球的年轻人,跟他说明来意。正巧,他就是这个学校的支教老师,在小黄老师的协助下,他们把电子琴搬进一间储藏室,然后就着宿舍外的水龙头洗手,水池里还能看到牙膏和饭粒这些生活的痕迹。
今天是周末,学生都放假,食堂不开餐。小黄带着栗潇去到一个路边小饭店吃午饭,又跟她解释:“小沈老师送学生回家去了。”
“啊?”她一时没接收到这个新的称呼指谁。
“嗯,有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家里爷爷奶奶生病,不能来接,不放心他们自己回去,有二十多里山路远呢。”
“这样啊?你们不仅要教书,还要操心学生的生活,真是辛苦。”栗潇感叹道。
小黄耸耸肩,有些无奈:“没办法,这儿的青壮年全都外出务工挣钱,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上次有个同学的爷爷差点在家里去世了,还是我们把他弄到县里的医院去……”
栗潇听得心里一酸:“多亏了你们愿意留在这里。”
“其实原来只是想体验体验生活,没想到后来不舍得走了。许多人来这儿,体验两个月就走,丰富自己的人生,其实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来说,频繁换老师并不好。”
“大家终归是有自己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为他人付出的。”栗潇笑着说:“你看沈黎,他不也是一年来呆一小段时间吗?”
“他不一样,这是他建的学校!而且他不教课本知识,总是在这儿陪孩子们玩,上体育课、电脑课、手工课,或者去山里上自然科。全是好玩的课,所以孩子们都喜欢他,天天盼着他来,弄得我们成‘严肃老师’!”
小黄笑着抱怨,栗潇听着乐呵。
吃过饭,逛完不大的学校,经过一间教师办公室,电话铃声响起。
小黄赶紧开门接电话说:“嗯,是的。谢谢您的善举。但是我还得说一句,孩子们身高都在150以下,所以大人的旧衣服就麻烦不要寄了好吗?谢谢!”
挂了电话,他无奈地吐槽:“总是有人把自己不要的衣服往这儿寄,上次还有人寄了件露肩的长裙,谁都穿不了!”
栗潇勉强地笑一笑:“原来你们办公室有电话啊?”
“是啊,就靠这个跟外面联系呢。这里手机信号……”小黄还没说完,栗潇拔腿就往外走。吓得他追上去道歉:“栗小姐,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没有!”栗潇气呼呼地说,心里大骂臭沈黎,不想联系我就直说,找什么借口!
因为没地方可去,又不好让栗潇去自己的男教师宿舍休息,小黄主动提起带栗潇在村子里逛逛。学校后头绕着一条大河,河那边就是一座山,视野不错可以看到整个村子全貌。
山顶立着一座小亭子,比较旧了,立柱外面那层白色石灰已经脱落大半,斑驳杂乱。站在亭子里吹风,格外冷。
看着风景大致介绍了当地环境,小黄给栗潇指了个位置,让她坐过去,然后让她往前看——对面的山上有一片树林,长得跟旁边不太一样。
“我们休息时间常来爬山,沈黎没事就喜欢坐这儿,看着那片树林发呆。”
“哦。”
“……”小黄老师无语:“你不认识那种树啊?”
“我几乎不认识什么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