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芳华_作者:海边的橘子树(15)

  “小蔓,下来吃饭。”白秀萍为林蔓舀了碗白粥。吃粥的小菜,她各夹了少许在小碟中,摆在林蔓的粥碗前。

  林蔓爬下阁楼,洗漱完毕,坐在了桌前:“今天我要去参加五钢厂的招工考试。”

  “五钢厂,江城的五钢厂?”张兴国惊讶地放下了手里的筷子。

  白秀萍愕然,侧身面向林蔓问道:“怎么,你要去江城?”

  林蔓轻笑回道:“响应国家号召嘛!不畏艰苦,支援国家重工业建设。”

  “说的好!难得小蔓有这样的志气。”张振业暗松了口气,总算不用再担心户口簿上多一个人了。

  白秀萍皱紧眉头:“你一个人去那么远,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是啊!听说那里冬天冷得要命,小蔓你在南方长大,怎么受得了?”大舅妈何梅也不放心。

  林蔓满不在乎地回道:“江城条件再差,那也是个市。我要是去了那里,可就从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了。”

  “可是,你回上海不是更好?”白秀萍还是希望外孙女能留在身边。

  林蔓心意已决,柔声安抚白秀萍道:“外婆,就算我去了那里,也还是能回来看你啊!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她心里明镜似的。江城一定要去。且不说工作的事,单单是眼前最当务之急的户口问题,她也需要五钢厂的户口调动来落实解决。

  白秀萍无奈地摇头,想起了女儿的脾性也是这样,但凡决定了什么事,任何人都劝不回来。

  林蔓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了宋招娣的注意。

  ……可就从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了……

  饭后,趁着收拾碗筷的当儿,宋招娣悄声问张振业:“进了那个五钢厂,户口真能跟着进城里?”

  张振业帮着宋招娣摞起碗碟:“这是规定,人的户口跟着单位走。五钢厂在市里,户口跟了去,当然就是城市户口了。”

  “那么好的事,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宋招娣感到不解。

  张振业冷笑:“算好事吗?上海人才不要这种城市的户口呢!也就外地的乡下人稀罕。”

  宋招娣点头。若是要她去江城,她也不愿意,因为她已经是上海人了。但是,她老家的父母姐弟们可还是农村户口啊!

  “那个五钢厂的工资福利怎么样?”宋招娣又问。

  摞完了碗碟,张振业又用抹布擦桌子:“工资倒是不低,同样3级工工资40块钱,他们能给到50块,还不算津贴。”

  宋招娣心动。一个月50块钱,一年不就是600块钱了?这比在生产队幸苦一年赚的多多了。要是她弟弟能赚这钱就好了,还能得一个城市户口。这样一来,她们家人将来都会跟着进城也说不定。

  “向阳初中文凭,不比林蔓差。我拍电报去,让他赶快来试试。”宋招娣扯下围裙,打算立刻去邮局。

  宋向阳是宋招娣的弟弟。张振业没少听他的大名。他是宋家唯有的儿子,留级了5年,才好不容易念完初中。

  “你胡闹什么?他来了住哪儿?家里可够挤了,再没地方塞人人。”张振业一把拉住急赶着出门的宋招娣。

  宋招娣抬眼望向阁楼:“那不是地方?你外甥女一走,地方不就空出来了。”说罢,她甩开了张振业的手,快步出门。

  五钢厂驻上海办事处是阜新路上的一栋小白楼。

  小白楼外,绿荫掩映,门口的街道很窄,偶有三两辆车子驶过。一张大红纸的告示贴于门外,上面写着江城总厂招工的具体事项。

  林蔓来到办事处时,招工牌前站满了人。她挤进人群,和其他参加考试的人一起,细看告示上的内容。

  “怎么?结果不能当天公布,还要等?”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男人手指告示牌问道。

  “底下不是说了吗?7天后会榜单公示,录不录取,被分到哪个工种,榜上都会有。”有人回应,亦是一样的外乡口音。

  “呦,这还要考核?不是来了就能进吗?”

  “想的美,你说的那是普通车间工人,像坐办公室的技术工种,哪能来了就让你做。”

  人群拥在告示牌前,乌央乌央地喧嚷不停。

  林蔓看过了告示上的内容,走出人群。

  铛铛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