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芳华_作者:海边的橘子树(62)

  就在林蔓和左根生闲谈的当儿,一道道色香俱全的小菜,陆续上桌。

  芹菜炒猪肝、辣椒炒鸡丁、猪肉炖粉条……

  “你这肉?”林蔓目瞪口呆地看着满桌荤菜。

  左根生得意地笑,卖了个关子:“你猜哪里来的?”

  “黑市?”这是林蔓仅能想到的渠道,但一想黑市的价钱,她又觉得左根生未必负担得起。

  左根生摇头:“咱江城附近有个松河镇。镇上逢星期天有集市。集市上,光明公社的人会拿土产出来卖。这猪肉鸡肉,就是从那上面来的。”

  “这不是投机倒把么,国家不抓?”林蔓不解。

  左根生摇头:“现在算是定点试点,也不大张旗鼓地搞,上头让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蔓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松河镇,逢星期天有集市,这可比黑市强!

  一顿饭吃完,左根生又留林蔓喝茶。

  林蔓推脱时间不早,向左根生一家告辞。

  左根生和妻子送林蔓到门栋口。望着林蔓离去的背影,他们连喊了好嗓:“有空就来坐坐。”

  林蔓朝身后挥了挥手,凭着来时的记忆,走进了文化宫另一边的平房群里。

  乌云蔽月,星光黯淡,平房群里的路错综复杂,比白天还难辨认。

  林蔓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产生了一种错觉。她错觉周遭的平房似曾相识,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蓦地,林蔓听见身后有人说话。

  “同志,请问南区48号怎么走?”娇滴滴的女人声音传来。

  “是严英子!”林蔓眼前一亮,恍然记起这原是《春田》的一幕场景。

  严英子和秦峰在火车上相遇后,又在站台上匆匆分别,因为种种意外,两人都忘了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对彼此的印象渐渐淡去了。

  直到这一次,严英子到这里来找人,偶然向秦峰问路,他们才再度有了交集。

  林蔓总算明白为什么看周围的房子眼熟了。

  以东西南北做分区,清一色的红砖房,房子与房子之间道路狭窄,道上铺的是高低不平的小碎石。

  这儿分明就是她所写的秦峰住的地方嘛!

  “英子!”林蔓快步走向严英子。

  严英子刚刚向人问路无果,正在沮丧,猛地看见林蔓,又惊又喜:“呀!是你!”

  林蔓轻笑地问:“上次我醒来,怎么不见你了?”

  严英子回道:“我碰到个熟人,换坐到别的车厢了。”

  “你要去南区48号?”林蔓的想法很简单,代替秦峰给严英子带路,总之,怎么都不能让他们有认识的机会。

  严英子点头:“是啊,我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

  “这里我熟,我带你去!”林蔓亲昵地挽起严英子胳膊,大步流星的朝与秦峰家相反的方向走去。

  第28章 码头风凉 一更

  南区48号是一栋小洋楼, 夹在众多简陋的平房中, 显得特别格格不入。

  林蔓送严英子到门口。

  “我婶婶很好客, 你进来坐下?”严英子热情地邀请林蔓。

  林蔓轻笑地摇头:“不早了,还要赶轮渡回江北呢,改天!”说罢,她转身离去。

  严英子站在门槛上, 看着林蔓渐行渐远,直到林蔓的身影消失在前方的拐角处,她才回身敲门。

  咚咚咚咚~~~

  “婶婶, 我是英子。”

  门吱呀地一声开了,有个女人在里面柔声介绍:“段大姐, 这就是英子。您多费下心,给她找个好点儿条件的对象。”

  不知从哪里来的一阵风, 吹散了天上的乌云。清冷的月光露了头, 倾洒进晦暗的巷子, 照亮了林蔓脚下的路。

  林蔓看天色不早, 生怕赶不上末班渡轮,加块了脚步。走出巷子, 穿过广场, 依照来时的路线,她又原路返回。

  秧歌队不见了,偌大的广场上空无一人。

  偶尔有人从广场对面的市政府大楼出来。这些人都是清一色地穿黑色中山装、灰色人民服。也偶有三两个着绿军装的小战士,他们大多是负责领导们安全的警卫员。

  “师傅,等一等!”林蔓远远看见一辆电车停在路对面, 忙奔着追上去。

  “绿罐子”电车里塞满了人。这是末班车,人们都极尽全力得挤上去,因为再错过,可就没有下一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