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活过十八岁_作者:静静看雨(90)

2019-06-10 静静看雨

  他还说中医必须从儿时学起,因为中医的关键核心是把脉。只有从小练习手指的敏感度,才会准确摸清脉象。因为,现在的中医学院基本都是从高考生里招收,由于年龄大了,手指敏感度不够,导致现在的中医多数理论丰富,而脉象把不准,所以看不好病。

  鉴于以上原因,欧阳治平老师便想从小培养几个孩子出来,以个人之力慢慢地改变这些不尽人意的现实。

  由于,扬扬确实是头脑聪明智商较高,再加上她年龄稍大些,理解力也强,在国学班的学习中,她各门知识都掌握的特别快,很快便成为了孩子们当中学得最好的。

  就拿围棋来说,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在欧阳老师只让五个子的情况下,她偶尔也能赢上一盘了。欧阳老师说她的棋力,最起码达到了业余初段的水平。

  扬扬特别想笑。不为别的,只是想到她终于给师父凑齐了琴棋书画的谈资。今后,师父她老人家炫徒弟,可以不用打磕巴了。

  在中医的学习中,她除了学会了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还能摸出一些粗浅的脉象了。

  对看病,扬扬充满了期待。倒不是期待自己将来能成为旷世名医。而是很期待有一天,她能为自己身边亲人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

  她是非常重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滴。

  扬扬自我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是对训诂学的学习。通过识认甲骨文,她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已经能基本掌握了,所以在阅读古籍方面就容易得多了。与此同时,她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对此,扬扬特别开心。她觉得一个全新知识世界的大门,开始对她打开了。

  人的着眼点不同,际遇就不同,走上的人生道路也会不同。

  虽然,都是参加了同一个夏令营,方静一家人跟着欧阳治平老师走了,走上了学习各种国学知识的学习之路。

  而姥姥姥爷和二姨一家,则迷恋上了弟子规和经典诵读。每天捧着弟子规虔诚朗诵,将孝道看的比什么都重,认为父母是天,儿女绝对不能违背。每天儿女要给父母洗脚,犯了错要给父母下跪,逢人便鞠躬,见人就行礼。

  二姨还参加了妇德班的学习,主张以夫为纲,男人不能下厨房,妻子必须以丈夫为尊,不能违背丈夫的意愿。

  还弄来了好多的光盘,天天在家让家里所有人看光盘接受圣贤教育。

  慢慢地,原本很随和慈爱的父母变的越来越偏执了,对儿女要求越来越严,稍不顺心就指责儿女不孝。

  方静觉得不对劲儿了。三纲五常不是已经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吗?怎么他们又给拾回来了?

  对他们这个情况,不光方静在心里十分地质疑和反感,就连扬扬也感觉到情况不对了。

  她很担心,她担心她最珍视的这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会出大问题。

  第61章 爸爸的愤怒

  扬扬特别爱自己的姥姥姥爷。也希望全家人都和她一样爱他们。

  但是,她对二姨一家动不动就给姥姥姥爷磕头下跪这事并不赞成。有事,不能好好说么?为什么非要下跪磕头呢?从小接受现代教育长大的她是真得不适应。

  另外,她对二姨在假期里成天拘着她和小表妹在家里看光盘接受圣贤教育,不让她们出去玩儿也很有意见。她觉得这是在扼杀她们的天性,会让孩子变傻的好吗?不过,因为那是她二姨,她不能直接和她对着干,只好阳奉阴违。

  无数历史教训告诉后人,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岐,会引发实质性的矛盾和斗争。

  一天晚上,吃完晚饭,一大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妈妈和二姨就争吵起来了。

  坐在一旁的扬扬心里无声哀叹:唉!看吧,她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两姐妹争吵的核心,还是那个孝道的问题。二姨坚决认为,儿女给父母洗脚,那是必须的,这是践行弟子规的重要一环。

  妈妈方静说,她并不是觉得给父母洗脚不应该。而是觉得这事要分情况。如果,父母已经年老体弱力有不逮,做儿女的自然是尽心尽力地伺候。别说是洗脚,洗澡擦身端屎端尿都是义不容辞的。可是,父母才五六十岁,夕阳正红,精力体力还很足,完全有能力自食其力,为什么就为了体现一个孝字,就得由儿女伺候着呢?这不是要把父母给养废捧杀的节奏么?

  这场争吵最后的结果是,姥姥姥爷生气了。主要是生方静的气。两位老人觉得方静嫌弃他们。于是乎,便又扔给方静一堆光盘,让她接受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