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寡妇好嫁_作者:山楂丸子(16)

  不等杨四海喜上眉梢,苏禾紧接又道:“不是白借,我要算份子,挣了钱你得给我分成。”

  杨嫂子惊道:“她婶儿,你疯啦,你哥就不是个靠谱人!”

  瞧这话说的,杨四海不乐意了,嚷道:“我咋不靠谱了!”

  “滚一边去!”杨嫂子瞪他,转跟苏禾说话时,又恢复了和颜悦色,劝道:“她婶儿,咱都是本分人,可不能干糊涂事儿,你哥要是卖个菜卖几个鸡蛋,我倒不说了...倒收音机可不是小事儿,逮到要蹲牢哩!”

  不等苏禾开口,杨四海忙就道:“别听你嫂子吓唬,每年到广州的人多了去,也没见有几个蹲牢的,再说我上头有门道,带回来直接进商店,能有啥事儿!”

  杨嫂子还想劝,苏禾赶在她前头开了口:“嫂子,我穷怕了,大不了就蹲牢,起码还有口牢饭吃。”

  说到这,苏禾转问杨四海:“哥,你啥时候动身去广州?差多少钱?”

  杨四海喜欢她这干脆的性子,搓手笑道:“钱当然是越多越好,最迟月底,得赶紧去了,这时候收音机便宜,要是再耽搁,就到年底哩!”

  苏禾咬咬牙,道:“哥,钱你先凑着,等月底,我有多少给你多少。”

  杨嫂子见这两人谁也不听劝,跟买卖白菜似的,转眼就谈了妥,气得太阳穴突突跳。不怪她看不惯,在这个勤劳又守旧的村妇眼里,只有干庄稼才算正经事,其他全是歪门邪道。

  再说苏禾,作为熟知历史走向的后来人,她信杨四海的“疯话”,只要胆子够大,外头遍地是黄金。

  不过眼下光有胆子没用,当务之急还是得先弄本钱。原谅她不能免俗,毕竟眼下温饱问题亟待解决。

  苏禾苦思冥想,把所有她能快速赚到钱的法子都想了遍,最后发现,能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回报的活儿真不多。

  卖菜她是不敢了,到底有过案底,再被逮到一回,发大财什么的就跟她彻底无缘了。

  至于家养的鸡鸭还有伢猪,属于生产队的共同财产,到年末得上交,通过副食品站供给到大城市。这些都不是她能惦记的。

  思来想去,苏禾决定去生产队找徐老五,从公账上先支钱,到年末再还。

  算上她,这个月来找徐老五支钱的社员已经快十个了。盖新房、看病、娃念书...没一个不是着急用钱的,可把徐老五给为难坏了。

  “侄媳妇,不是叔不借,过段时间队里还得买肥料。对了...”说到这,徐老五才问:“你急用钱去干啥?”

  苏禾干笑,摆摆手说:“五叔,算啦,我再想办法。”

  见她要走,徐老五诶了声,又喊住她:“侄媳妇,公账上是真没钱啦,这样...先给你支两块,够不?”

  换成其他人,这钱徐老五肯定不借,不过是看这侄媳妇不容易,又是本家人,到底想帮着点儿。

  “五叔,真不借了,队里正困难的时候,我就不给你添乱了。”

  苏禾为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见徐老五也不大好意思的样子,就顺口问了句:“五叔,咱这附近有啥我能干的活不?最好是按天结工钱的。”

  徐老五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到,嘬嘬牙花子,道:“这样,回头我给你打听打听!”

  “那我先谢谢五叔了。”苏禾笑着说了句,便回了家。

  一晃几天过去,徐老五那边一直没回音。苏禾心里着急,却又没事可做,只能每日修整菜地打发时间,地里的蔬菜倒是长势喜人,就在苏禾打算重操旧业,冒风险再去县城卖菜时,徐老五终于给她带了个消息。

  县里的一所高中要修缮教室屋顶,把烂掉的瓦片换成新的,还打算趁暑假建个食堂。

  “我问过了,工钱现结,一天五毛,管晌饭,就是不管住,早晚得回来。”

  徐老五问她:“能干不?要能干我就给人个回话。”

  苏禾觉得可以,一天五毛,比卖菜强。虽然卖菜不累,可她又不是菜农,家里不过两分小菜地,就算全薅了,最多也就能卖三天。

  打定了主意,苏禾当即给徐老五个准话。

  就这样,两天后,苏禾开始干起了爬屋顶铺瓦片的活。

  起初她不会,跟着旁人学了半天,到也干得有模有样了,只是等干完活再走二十里地回家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累,累到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