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是瞧出来了,说道,“这俩是我儿子,胖点的叫国庆,瘦点的这个叫民庆。孩子爸爸在军营里当差,不大不小也算是个官了。”
“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家。”
“你呢,在老家结婚了吗?”徐雅端起面汤,喂着俩儿子,边跟李伟说着。
“没结婚,家里穷,村子里的女人看不上我。俺大哥结婚了,生了六个孩子,饭都吃不饱,每年我写信回家,看到他们歪歪扭扭写来的回信,都心酸。”
徐雅问,“写了啥?看不出来,你侄子对你挺在意。”
“没侄子,都是侄女,大侄女今年十三岁了,上了小学能写字。一年就舍得写一封,就写俩字,穷,饿。没法子,我挣了钱,给亲娘治病,还要给俺大哥家送点。俺大哥在乡下挖河,摔断了腿,现在是个瘸子,挣不了多少工分。”
听着李伟的话,徐雅能想象出来。
“乡下大都是过的不如意,现在这世道啊,也就是城市里双职工还好点,勉强吃饱了肚子。可谁家要是孩子多,真是没啥东西可吃的了。”
徐雅说着,隐约想起前世,七九年回城的时候,刚到北城,她没粮食份额,没吃的,就去郊外割了萝卜缨子,回到租屋里,煮熟了吃,啥也不放。
想想,这几年,在那里生活,条件都很一般。
没粮票再没钱,就只能剩下挨饿的份儿。
好在疆域这边,政策稍稍宽松点,能允许一点集资经济的发展,这点还是不错的。
王桂兰听着他们说话,跟着附和,她也是穷苦农民乡下一步步走来的,遇到徐雅,算是遇到贵人了,现在能吃饱肚子,也有地方可住。
李伟对自己的身世没隐瞒,在饭桌上都说了出来,大家听后,对他可怜又敬佩,是个好男人。
晚饭吃过,徐雅就带着俩孩子去洗了下,两个臭小子,拉屎撒尿的,要是不经常洗洗屁股,那也是臭的可以。
一般人家不太在乎这个,可徐雅在意,毕竟是跟她睡一个被窝里的。
打了热水,给俩孩子洗完后,徐雅自己也洗了下。
张慧在帮忙看孩子,乖巧的不行。徐雅曾提议王桂兰让张慧去上学,其实这孩子还小,加上聪明灵动,要是不上学,真是可惜。
也就是交个几块钱的学费,王桂兰不舍得,说小丫头上什么学,没答应。
徐雅挺是为张慧可惜的。
“慧儿,你想上学吗?你要是想上学,阿姨就资助你上几年。”
张慧听着,摇摇头,“不上了,在乡下那个时候也想上学的,后来,就不想去了,太忙了,家里很多事儿都做不完。我娘不被我爷奶待见,说因为我娘,我爹都不回家了。爷奶也不待见我,说丫头不能上学。我也不想去了。”
张慧不能明白,既然爷奶都不喜欢她娘,干啥还要留着她娘不让走呢?
当年在乡下的时候,王桂兰试图带着张慧跟赵强离开,被张家爷奶抓住了,狠狠的打了一顿,关在屋子里饿了三天三夜。
还是张强哭着求着,才让王桂兰吃了点饭,人算是活了过来。
等张家二老都死了后,王桂兰处理好后事,直接带着孩子走了。
那边张强的父亲回去后,已经是出殡半个月了,王桂兰跟孩子,全都走了,不见了踪影。
在张家爷奶的影响下,张慧也认为女孩子不上学是对的,从来没想过,去上学的事儿。
兴许也是王桂兰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张慧,进而影响了她。
看到孩子不答应,徐雅也没勉强。
“好了,今天你也忙了一天,快去睡觉吧。明天你要是起的早,就跟阿姨去市场上走走。”
张慧一听,瞬时高兴了起来,但又要克制压抑住自己的激动。
“谢谢阿姨,明天我会早点起来的。”
出了门后,张慧才表现出来高兴的要蹦起来的心情。
回屋见到王桂兰,还一直对她喋喋不休的说着明天要跟徐阿姨去市场的事儿。
王桂兰听女儿说起徐雅问她上学的事儿,脸色变的严肃了起来。
“你可不能去上学,你要是去上学了,谁给你徐阿姨帮忙,咱们一家吃喝用全是人家的,不能白干闲事。往后这上学的事儿,可不能再提了。你看我,不也是没上学,照样活那么大了。”
“娘,我是按照你的意思跟徐阿姨说的。可阿姨看起来很失望,你说我以后要是不上学,没学问,她会不会嫌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