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风华正茂_作者:木犀(320)

  岁姑随即扬眉一笑,低头轻声冲皇后道:“娘娘,慈恩寺那位已经妥了。”

  皇后毫不在意的点点头,这事本就是板上钉钉的,没什么欣喜可言。

  刚走了两步,又面无表情的向岁姑道:“将消息传进御书房里去。”

  “是。”岁姑颔首应下,当即退开,招手叫了个小宫女前来,第二两句后,这才又回到皇后身边。

  皇后一行慢悠悠的走到御书房跟前时,隔着殿门,已能听见殿内十二皇子的恸哭声。

  “皇后娘娘驾到。”守在殿门前的小太监仰头唱了一声,立马推开了殿门。

  殿里的哭声当即止住,皇后甫一踏进门内,一个小小的人便扑到了她的怀中来。

  稚弱的肩膀因抽噎而抖动着,一下又一下,好半天才抬起脸来,小小的面庞满是泪痕:“母后,我的……我的母妃没了……”

  皇后叹息一声,揽住了赵予的肩,半蹲了下来,轻轻一拉。赵予的头便紧靠在了皇后的肩上。

  “予儿别哭。”皇后柔声到,“你母妃一心一意爱着你的父皇,她随你父皇去了,心里该是欢喜的,你要为你母妃高兴才是。”

  “可……”赵予通红着眼眶,“从今往后,我再也没有母妃了。”

  “予儿有我呢!”皇后将太子抱得更紧了,“从今往后,我是你的母后,是你的母妃,更是你的母亲!”

  “母亲!”赵予双手环抱住皇后的腰身,又一次哭泣起来。

  殿门外站着的岁姑见此情景,垂下头,嘴角勾起了笑意。

  皇后在御书房与太子待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太子彻底释怀后,她才从殿中离开,离开时,赵予已打从心底里将皇后视作自己的母亲了。

  皇后却是累得不行,她不擅长哄孩子,一出殿门脸便垮了下来,岁姑忙招手令鸾轿上前来,抬起皇后直朝清辉殿而去。

  直到卸了钗环耳坠,换下锦袍,刚喘口气舒缓下来,便听外边有人来禀,说是有要事相报。

  皇后早已烦了,挥了挥手,令岁姑出去打发了人,自己则懒散的往床榻上一卧,眼还未阖拢,岁姑又转身进到了殿中来。

  “娘娘。”岁姑只怕皇后要睡着,赶紧冲她唤到。

  “什么事明日再说,我实在是乏了。”皇后眼皮也不抬。

  “事关尧王。”岁姑不急不慢,果然话一出口,本无精打采的皇后立马来了精神,身子瞬间挺立,坐了起来。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皇后追问。

  “妥了。”岁姑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气,“四个匣子已送进了清辉殿,娘娘要不要亲眼看看?”

  皇后的眉立马深深地拧了起来:“四个?他们一行当初不是五个人吗?”

  “是。”岁姑点头,“少了个孩子。”

  “斩草须得除根,否则后患无穷。”皇后脸上肃杀,“四个盒子呈上来,我要看过才放心。”

  岁姑当下便令人托着四个托盘进到殿内来,红木的托盘上盖着刺绣精美的红布,周边铺满了香料。

  闻着香气萦绕,端着沉甸甸的,倒像是什么贵重的贡品。

  丫鬟们呈上来后,相继退了出去。皇后这才起身,岁姑忙拿起外袍来替娘娘披上。

  走到托盘前,一一将红布扯开,露出方方正正的木匣子:“打开。”

  岁姑颔首,走上前去,将匣子的盖揭了起来。

  哪知这盖子甫一打开,腐烂的臭味冲鼻而起,皇后本离得就近,被这味一熏,倒退三步,差点臭晕了过去。

  “怎么这样臭!”皇后捏着鼻子,扭过头去深吸了好几口气,这才又转过来,抬眼往盒子里看。

  只是盒子里依稀一个人头的模样,脑袋上的皮肉早已如烂泥一般,别说这人是谁,便是男女也辨不出。

  “端走端走!”皇后连连摆手,没亲眼见到赵尧的面貌。心里疑虑重重,饶是如此仍命岁姑到,“将消息放出去,另外,叫外边的人抓住小的,下回送进来的,我可要看得清模样,像这个样子的,再别往里递。”

  ……

  尧王损命西迁途中的消息,第二日便传得满京城人尽皆知。

  同一个消息,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心里不知是喜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