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木匠咂咂嘴,接着道:“她说呀,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枇杷膏,又香又甜,比吃枇杷还带劲,还要再带两盒回去给孙儿吃。她这一回头,旁边好几个人都围了过来,这一传开,整整十二盒眨眼都卖光了!”
“那是娘子手艺好!”高琅忽然出声,“有好多人没买上的,还等着我们明天再去呢!”
“对对对!”孙木匠连声附和,“旁边绣坊的一个姑娘生怕买不上,还让我明日先给她留上一盒。”
孙木匠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个浅蓝色的棉布袋,一拿出来便往金小楼的手里塞:“这是今日赚的钱,一共七十二文!”
说到最后铜钱的数目时,孙木匠脸泛红光,他哪里一日赚进过这么多的钱,还不用出力,只是坐在阴凉处等着便有钱进账。
布袋子沉甸甸的,压在金小楼手心里,压得她心头也是满满的欢喜。
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别人认可你,金小楼也来了兴致,没曾想这一试竟试出来一个开门红。
她把布袋子打开,分出一半三十六文铜钱,又多取了十枚铜钱,她将这四十六文重新放回布袋子里,自己拿走剩下的二十六文,然后把布袋子递还给孙木匠。
“这这可使不得!”孙木匠吓了一跳,“哪能拿这么多!”
边说着,边把布袋往金小楼身上推。
旁边的叶氏也着急起来:“小楼啊,你辛辛苦苦做的枇杷膏,老孙不过是沾了你的光,怎么还能收你这么多钱,你这样,我们……”
金小楼忙道:“一点也不多,这都是你们应得的,孙大伯木匣子本就是三文钱一个,这三十六文不过是木匣子的本钱,而这十文是孙大伯今日去镇子上替我卖枇杷膏的工钱,一文也不能少。”
金小楼说得郑重,一时间竟叫孙木匠夫妇俩不好推辞。
正踟蹰间,只听金小楼又道:“往后,我每日皆来买孙大伯你做的木匣子,一日十二个,仍旧给你三十六文钱。”
一听这话,孙木匠夫妇俩相视一望,皆是不敢相信,一日便赚三十六文钱,这可是他们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只消片刻,他们便知道,从今往后,这都是真的。
叶氏激动得几乎要掉眼泪,磕磕绊绊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好半天,才紧紧握住金小楼:“小楼,真是谢谢你。”
金小楼莞尔:“婶婶,这是你们自己的劳动所得,谢我做什么!要谢,也该我和高琅谢你们,谢谢你们这几日如此帮助我们。”
“嗨,说什么帮助不帮助的,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没个困难。有困难大家搭把手,说不上帮助。”叶氏有些羞赧,“不过,小楼,今日这枇杷膏卖得这样好,明日还只做十二盒吗?要不我让老孙熬个夜,木匣子明日保管够!”
金小楼轻轻笑着,摇了摇头:“不,就做十二个。”
“这是为什么呀?”孙木匠夫妇两人一脸疑惑。
便连一旁看似对此完全不注意的高琅,也微微的转过了脸来,眸光沉沉的望向金小楼。
只见金小楼头一扬,一张小脸风华正茂:“饥饿营销,每日限量十二盒,一盒不多,一盒不少。”
第三十四章 让他明日无脸见人
金小楼便连晚饭也顾不上吃,趁天未黑去山林里采了一大筐子枇杷回来。
当天夜里,金小楼和高琅两个蹲在破茅屋后边灰头土脸的熬枇杷膏,一直忙到子夜。
第二天天不亮又起了床,去田地里看了看水稻的情况,便挑起枇杷膏进了镇。
从井口村到镇子上要走一个多时辰,一路上全是泥土路,在这大热天里,走这样一趟,还是有些吃力的。
更何况肩上还挑着担子。
金小楼本想和高琅换着挑,一人分担一段路途,但高琅说什么也不把担子给金小楼,自己一个人在前头慢慢的走着。
待来到昨日摆摊的绣坊旁时,已是正午,日头晒得人眼前发晕。金小楼找了块阴凉的矮墙下,刚把摊子摆上,一个身穿嫩黄色绸缎长衫的少女,从隔壁绣坊的大门里窜了出来。
“总算盼到你了。”黄衫少女凑到高琅跟前,手一伸,递出六枚铜钱来,“小哥哥,给我来一匣子枇杷膏。”
说完,便要将铜钱往高琅手里放。
哪知高琅身一侧,躲开了黄衫少女的手,自顾自的挪到了金小楼身后,冲金小楼咬耳朵:“男女授受不亲,我是娘子的人,可不敢接其他小姑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