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白莲花不白_作者:晓渔天歌(99)

2019-06-09 晓渔天歌

  路上很是顺利,三天后两人坐上了从昭州去往红星公社的汽车。前一晚他们就到了,但是已经没有车去往红星公社了,幸好谢承廷之前就开了介绍信,两人在招待所住了一晚,当然是两个房间。

  次日还不到中午,两人就包袱款款地回到了前进大队,先回知青所放了行李,两人才出门去了大队部见了大队长和老支书。邓良忠知道两人刚到,肯定没办法立马生火做饭,于是便让魏筱两人去了他家里吃饭。

  去年就蹭过不少顿,所以魏筱也没有不好意思,她先去了邓家找魏翠萍母女,让谢承廷回去拿上带来的吃食和酒,另外还有从谢文雄那儿顺来的烟。

  老支书听到居然又有酒,肚子里的馋虫受不了了,也厚着脸皮去邓家蹭了顿饭,顺便聊了聊这半个月前进大队的变化。

  年前就在打算的砖厂他们现在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等所有知青都归队后,就要开始搞起来。而且养鱼这事也没准备放弃,并且都联系好了鱼苗,只不过没想弄多大规模,能给整个大队的人改善改善生活就行了。

  第36章

  赵朗是知青中最后一个回到前进大队的, 邓嘉芬盼了好久, 以至于心里都有些忐忑了。

  “别着急, 赵知青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魏筱没多说,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表示安慰。不过邓嘉芬是很相信魏筱的,而且打从心底里也觉得赵朗不是那样的人。只不过大队里有不少说酸话的, 她听得多了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果然,赵朗在魏筱两人回来的第三天也到了前进大队, 向邓良忠解释自己比预计晚了些的原因。因为年前大队搞副业已经批下来了, 赵朗过年回去, 特意去了外公家,并且请外公找了人带他去砖厂干活, 学了不少东西。

  “我托人找的技术员也已经有眉目了,不出正月应该就能搞起来。”

  谢承廷也把好消息说了出来,邓良忠简直就是喜得嘴都合不拢,老支书也是高兴地连连感激。

  大队里说酸话的人渐渐没了声音, 尤其是赵朗还给邓嘉芬带了不少好东西,令他们羡慕得很,魏翠萍在外头说话嗓门儿都比平时大声。

  立春后天气一天天地暖和起来,白日开始变得越来越长, 地里头又开始忙碌了起来。等谢承廷找的技术员到达前进大队之后, 他们这些人更忙了。因为搞副业毕竟是为了整个大队,老支书做主让参与的知青都不用再去地里挣工分, 砖厂这头做事照样算工分。

  老支书怕各生产队的社员产生误会,还特意开了社员大会, 把正在进行的事情给讲了一遍,着重讲了砖厂搞成后会给大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有不少人都很心动,虽然大队的砖厂及不上真正领供应粮的工人,但想一想都知道肯定比在地里刨食要好。

  听着台下叽叽喳喳吵得热闹,邓良忠黑着脸请技术员上台讲了些烧砖的技术问题,大队里这些顶多读个初中的社员们彻底歇菜了。他们还是等砖厂真正弄成功了,再去出力吧,动脑子的事情不适合他们。

  赵朗成天埋首向技术员学习,而且砖厂这头已经开始起窑子了,赵朗更是忙得连轴转。等过了十五,大队小学开始上课,赵朗都还在窑子里。

  “我这边实在抽不出空来,要不找别的知青先去给孩子们上课?”赵朗如此对老支书说道。

  老支书虽然觉得教孩子们读书更轻松,但砖厂这边显然不能缺少了赵朗,虽然谢承廷作用也很大,但他们现在都知道了谢承廷过两月就得离开去部队了。因此也只照赵朗说的做了。

  “砖厂这边实打实的辛苦啊!”

  毕竟是他照顾着的孩子,老支书叹了口气。赵朗反而还安慰他,道:.

  “我当初上学成绩是还行,但教别人其实并不怎么样。”

  他看过魏筱给邓嘉芬出的试题和学习纲要,觉得自己完全及不上魏筱。

  “咱们就一个大队小学,能让孩子们识字不不错了。”

  老支书对大队里的情况很了解,不少父母送孩子去小学读书,本就没想着学多少知识。只不过指望着老师能帮着看孩子,等大些了就让他们回家挣工分。这种情况下,老师教得如何其实并不重要,能让娃儿们不当文盲就行了,连城里人都考不了大学呢!

  “虽说是这样,但有想努力学习的,也不能耽搁。即使上不了大学,遇到招工高中生至少比初中生更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