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小若一笑:“看来邹师父的日子过得挺惬意的。”
“那还不是多亏了有小若你这个徒弟?”有乡亲笑着打趣道:“要不是顾叔每个月给邹师父送银子,邹师父和小六日子哪能过得这么快活?”
正文 第1481章 喜欢上了这里
1502
这位乡亲口中的顾叔说的就是顾通,后岭村的乡亲们都知道顾通每个月都给会邹智光送花销的银子和米面过来,至于送多少银子就没人知道了,反正不可能少就是,不然邹智光和小六怎么可能想去哪玩就去哪玩?
孟氏听着这话,再看看乡亲们脸上淳朴的笑意,心里不由暗自感叹起来。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人的口中说出,这意思竟可以完全不一样。
如果是京城那些贵夫人说出这番话,就是傻子也会习惯性的先把话琢磨个几遍,可是面对这群一脸纯真的百姓,孟氏竟不知不觉的跟着勾起了唇角,心情陡然轻松下来。
怪不得女儿一回到这里笑容都不一样了,显然是受乡亲们真诚的笑意所感染。
不说女儿,就连初到这里的她都好像喜欢上这里的乡亲们了。
邹智光不在,小若直接带着女儿回了傅家宅子,而响响是第一个跑到家的,满院子转了一圈,激动的喊道:“娘,咱们这院子一点都没变呢。”
村长等人大笑起来:“响响,当年你离开的时候才多年,你还记得以前这院子是什么样啊?”
其实这院子是有少许变化的,以前两边侧院没有种竹子,后来顾通种了几排竹子,内院去年也多栽了几棵树,还多几盆盆栽,这些都是顾通之前带人过来种下的,还有屋檐下整排的灯笼都是前几天新挂上的。
“当然记得了,爹给我做的秋千架还在呢。”响响道。
众人笑了起来,却没把他的话当真,毕竟众人眼中响响就还是个孩子。
村子里的孩子都天真无邪,大家把响响也当成了这样的孩子。
乡亲们得知苗显和孟氏竟是小若的亲生父母,都替小若高兴起来:“小若找着亲生父母了,太好了,太好了!”
小若知道不想吓着乡亲们便没把自己父亲是刚致仕的丞相的事告诉他们,只说是在京城认着亲生父母。
乡亲们纷纷道:“这可真是缘分。”
“可不是缘分?小若要是没跟致文他们一块去京城,怕也认不回自己的亲生父母。”
“对了小若,致文和你娘他们还在晋州吗?”村长问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
关氏或小若每年都会往后岭村寄两三封信,会把他们的近况告诉乡亲们,秦大良知道傅致文和静文的夫婿外放到晋州,却不知道他们要在那边呆多久。
“致文不清楚,不过我娘今年过年前一定能回来。”小若笑着道。
关氏也要回村,这对后岭村的乡亲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关氏回来了,傅致文和傅见文迟早也会回来的,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乡亲们高兴的?
村长见乡亲们和小若唠嗑得差不多了,便出声赶人了:“好了,小若他们刚回来还得归整东西呢,大家伙都先忙着去吧,等小若他们歇好再过来。”
乡亲们边说边笑着离开了,小若把村长媳妇还有美花留了下来,让盛妈妈把给她们带的礼物拿了出来。
正文 第1482章 金银是最俗气的东西
1503
这物礼是小若让“老匠银楼”的师傅打造的两套银首饰,之前她和邵氏给后岭村每家每户都送了些吃食和用的,这银首饰是小若特意给村长媳妇和美花两人打造的,没让其他乡亲知道,免得其他乡亲有想法。
看到整套的银首饰,村长媳妇和美花两人都吓到了:“小若,这可使不得,你们这几年没少往村里送东西,我们哪还能收你这么贵重的礼物,你们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套银首饰成色极好,而且每样东西的份量都很重,一套下来少说也得百两银子,要是收下这东西,她们恐怕连觉都睡不安稳。
“婶子,美花嫂子,你们要是不收下我就只能送给其他乡亲了!”小若佯装生气的把首饰塞到她们手里:“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婶子和美花嫂子帮的我,你们的恩情我一直都记着呢,这银首饰在京城可是没人看得上的东西,我只能送给你们了,不信你们可以问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