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若话音一落,傅翰文的声音就在院子里响起:“要找我商量什么?”
正文 第1485章 变化(2)
1506
秦大良夫妻抬头,高兴道:“翰文也来了?”
小无忧看到自己父亲很开心,小嘴一咧就朝自己父亲伸出了双手。
看到女儿,傅翰文眉宇不自觉柔和下来,张开双臂把女儿接过来。
“刚刚去哪了?”小若随口问了句。
“去颜料场看了下,见你和婶子还有美花嫂子说话便没跟你说。”傅翰文道。
傅翰文说着又对村长道:“村子周边都栽了竹子和树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傅翰文这话是对秦大良的肯定,秦大良高兴道:“栽竹子和树木的事是顾先生给我提的建议,顾先生见多识广,他说村子里环境好了住的人也能长寿些,乡亲们听了都说把竹子和树木栽上,我就同意了,就是不知道是真是假?”
小若忍不住笑了起来:“环境不好的话的确会影响人的寿命,不过咱们后岭村就在子碧山脚下,地里又种着青菜草药等,环境本来也不差。当然了,栽了竹子和树木,整个村子看起来更美观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她刚才在村子转悠的时候也发现了村子的变化,还发现后岭村不少乡亲都盖了青砖瓦房呢。
“小若你说得没错,其他村子的乡亲到咱们村子来都说咱们村漂亮呢。”村长道。
既然有用种,那些竹子和树木就没栽。
小若又问了村长后岭村近几年发生的事,发现他们离开没几年,乡亲们不止生活上有富足起来,就连思想觉悟都高了不少。
比如给外村来学堂念书,家里又比较穷困的孩子送吃食和衣物,或者让他们到地里帮忙拔草浇菜,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一两个铜板,亦或是给他们送些笔墨纸砚。
除了这些,乡亲们还会让自家孩子给那里家中劳动力较少的人家去帮忙,后岭村的乡亲全都种着草药,需要帮忙的人不少,孩子们帮的都是外村的乡亲。
因为后岭村乡亲们的转变,以前周边村子明争暗斗的现象已经不见了,如今各村来往变得密切起来,小若听了心情也很不错。
响响没耐性听大人说话,只坐了一会就跑出去了,傅翰文和小若在村长家坐了将近半个时辰才离开。
离开前小若给秦大良看了下腿,发现他这腿除了有轻微的风湿,极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骨质疏松,便叮嘱村长媳妇多给村长做些骨头汤或鱼汤还有豆腐之类含钙量较高的吃食吃,打算回头给他把风湿先治好。
一回到家,小若就把刚才的想法跟傅翰文说了:“傅大哥,如今颜料场活儿越来越多,这粉尘太大了对乡亲们的身材会有影响,我想把颜料场挪到山脚下去。”
“这事你看着办就好。”傅翰文没有异议,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刚才我去学堂看了下,学堂里的先生跟我提了几个意见。”
“什么事?”
“学堂里的先生说想多要几套启蒙教材,另外还说有几个孩子学习很不错,如果让他们继续在咱们私塾念下去恐怕会耽误他们的前程,先生跟他们的父母提过,也跟村长提过,可是那几个孩子都不是我们后岭村的孩子,村长做不了主,而他们的父母又说没钱送他们到县城去念,先生觉得惋惜。”
正文 第1486章 品行不端的夫子
1507
小若眉眼都没抬一下:“先生跟你提这事的意思是想让咱们出钱帮那几个孩子?”
如果只是这几个孩子的话,他们不是不可以帮,可是她能帮他们交去县城念书的束脩,那孩子们的平日的花销又该怎么办?
小若相信,需要帮忙的孩子肯定远不止这几个,以后学堂再出现需要帮忙的孩子,也要他们一直帮下去吗?
小若觉得好笑,学堂的夫子是把他们夫妻当成菩萨再世了吗?
傅翰文知道自己媳妇听到这话肯定会不高兴,不过这事不解决是不行的:“我刚才在学堂那边遇到秦庆生了,秦庆生说之前请的两位先生待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位先生是刚请来不到半年,学识没有之前两位先生好,提出的条件还挺多。”
这位新来的夫子要村子里给他们分几亩地种,秦大良同意了,而且还不收他们的田租,税收也是乡亲们帮着出,可这个夫子还得寸进尺,不但要村长把那几亩地划到他名下,还要按学堂里的学生人头收束脩,上个月还提出要村长给他们一家四口盖几间敞亮的大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