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又不傻,怎么可能跟他们解释太多,只让他们知道要印刷东西可以找他家夫人。
这些客人中不乏一些生意人,都觉得这东西很新鲜,不由问了下价格,可一听价格就打消了请小若印刷传单的念头,因为印刷这传单实在太贵了。
而且其中也有一些商家有自己的考量,他们所面对的客人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就算印也传单也是白搭,说不定还会给那些百姓当成画贴到屋里当装饰。
小若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后也认真琢磨起传单的事来,能来她这酒楼吃饭的大部分都是认得些字的,就算不认得字,起码也认得价格的数目,所以这传单发出去多少还是有用的。
鼓风村和立峰村那边所发传单的对象几乎也是这些人,等传单印刷出来后可以先发给这些客人,或许能给鼓风村和立峰村那边带去一些客人。
听杨义说,鼓风村山谷口那边除了大栓的茶棚,现在还有几家做特色小吃的,还有卖一些小玩意儿的,鼓风村的乡亲们因为还要种地,都是轮流的去摆摊赚零花钱的。
有些运气好的乡亲若遇到大方的客人,随便一个打赏就能抵他们一家子干好几个月的活儿呢,就算运气不好一天也能挣它几个铜板,鼓风村乡亲们现在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每天都盼着多来几个客人,也每天都算着,哪一天轮到自家去支摊子?
立峰村那边就没有鼓风村的百姓这么幸运了,立峰村的乡亲自己都吃不饱了,哪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支摊子卖,唯一的一个茶棚是村长的儿子支的,因为村长家在立峰村是人口最多的,也是最穷的。
立峰村其他年轻就想办法做了几把抬椅,抬着那些想上山又走不动的游客,挣点血汗钱。
今天小若从杨义那里听到这事后心里有了自己的盘算,她之前就打算到鼓风村和立峰村挑几个机灵的年轻人为自己所用,现在正是时候。
不过这些事都得等她回风笛县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探花楼”的生意。
这“探花楼”上到掌柜厨子,下到端菜斟茶的伙计小二都是从京城来的,开张第一天,大家一直忙到酉时末才打烊,等掌柜把当天的账算完都已经是半夜了。
苗若尘和小若都没睡,掌柜一算完账就笑逐颜开的对两人道:“苗二少爷,秦大夫,今天除去进食材的成本还有人工,总利润是八十八两银子,是个吉利的数字呢。”
苗若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今天生意这么好才挣了八十八两银子?”
还吉利个屁啊,他们酒楼上下几十人,今天都快累瘫了,居然才挣了这么点银子?
听小若建这橦酒楼花了将近一千两银子,照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掌柜笑着道:“苗二少爷,今天的酒菜全都打了八折,每位客人还免费送一份小菜,这些可都是钱呢,而且传单的费用也扣除了,在这晋州城,能有八十八两的利润真的很不错了。”
正文 第1345章 劝苗若尘娶妻
1363
苗若尘很想骂人,这是什么鬼地方,挣个八十八两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个钱还不够他一个人在京城喝顿酒呢!
他妹妹中什么邪,居然把酒楼开到这里来?
还说分他两成股,就算是全给他,他也不稀罕好吗?
苗若尘心塞得要死,要不是自己亲妹妹在这,他都想连夜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对了,小若。”苗若尘想到了什么:“这鸟不生蛋的地方,你去哪弄来这么多食材?”
小若眸光一闪:“我自有路子,而且我的养殖场已经建得差不多了,鸡鸭鱼和虾这些吃食我能自给自足。”
至于海参鲍鱼则是用干货泡发,她大可说是从外地运来的,也没人能怀疑什么。
苗若尘和自家大哥当初去妹妹生活的后岭村时也曾跟元宝去她办的其中一个养殖场看过,所以再听到她开养殖场也不觉得意外。
“有需要我帮忙的吗?”苗若尘问。
“有!”小若看了他一眼,认真说道:“我需要你帮我找个二嫂回来。”
母亲每次来信都会在信里提起二哥的婚事,她知道二哥的婚事已然是母亲的一块心病,因为二哥一直不愿意成亲,母亲对当初把他们兄妹仨送走的事耿耿于怀,说要是当初没把他们兄妹仨送走,也不会不敢强硬的逼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