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柏问,“那往后,娘能做到吗?起码在人前,别再象今天这样了。”
徐贤妃不想答,“够了!出去!”
“母妃!”
“你这个混帐,不孝子,不孝子!”
闵柏默了默,“那我就当母妃答应了。儿子不孝,自当领三十杖,让母妃消气。”
他退了出去。
走得决绝而坚定。
就象在母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墙,不容触犯。
徐贤妃泪眼模糊的看着儿子背影,张了张嘴,却发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是的,
她答应了。
儿子这样逼着她给个交待,她能不答应么?
他说得对,他不是自己丈夫,他不欠她的。
甚至,算是自己连累了他,才连一个嫡长子的名分都保不住。
可她,她也想有个好出身,她也想聪明漂亮,贤惠懂事。让群臣肯立她当皇后,立儿子当嫡长子。
可她没有,就是没有怎么办?
徐贤妃捶着地,泪如雨下。
原以为斗败了美娘,会很开心的回程,却变得惨淡伤心。
而重获自由,却欠下三千两银子巨债的小美娘,却开心的再次去到三元楼。
大吃大喝。
不花钱的饭,不吃白不吃。
小姑娘一口气把上次想吃又没吃的菜,全点了。甚至包括那个一两银子一颗的鹌鹑蛋,她好想尝尝是个什么滋味儿!
请客的薛大才子,十分豪气。连菜单都不看,吩咐小二,“只管捡好的上!”
能有这个荣幸,请到名满天下的上官先生和云大家吃饭,这是他的福份啊。
钱算什么?
真名士,千金散尽还复来!
多少人排着队,求都求不来呢。他有这面子,好开心!
第141章 祖荫
身为一个落魄世家的后代,只怕对败家的祖先都不会有啥好感。
但世事无绝对。
有时候对于自家人来说,极度败家的行径,对旁人来说,却是一份了不得的恩情。
“……当年我被逐出京城,因怕人知道,是选在一个深夜。别说一文钱都没给我,连衣裳还是那狱卒好心,临时从自己身上扒下来的。被官差押送到城门口时,恰好遇到你祖父。他当时是掌管城门的小官儿,放行时,在我怀里塞了一本前朝古籍。在我被赶出京城后,靠着一路临摹,才挣到一口饭吃,混到了定州。对了,你祖父还在么?你家那书,我还得还他。”
薛慎十分的,一言难尽。
他原以为,自己是仗着先祖曾跟上官家结过姻亲,才得了上官令的青睐。没想到却是他那不靠谱的祖父,留下的恩荫?
想想祖父死前,祖母还在骂呢,因祖父说把那本古籍拿去换了吃酒。
后爹娘都时常说起,要是那本书还在,起码值个好几百两银子。他读书就够了,姐姐也不必嫁到宁王府,早早夭折了。
要说薛慎心里没怨,那是骗人的。可谁料到,祖父竟是埋伏在这儿呢?
“家祖,早于十几年前便过世了,死前也从未跟家人提起这事……”
上官令叹息,“到底是薛家后人,你祖父,骨子里还是个有侠气的将门中人。”
是啊,对外人讲义气,也不知背地里施过多少恩惠,就是苦了家里人。
那本书,祖父既揣在怀里,定是早想用出去的。能用到上官令身上,倒算是件好事。
薛慎忽地又记起一事,“在我小时,家中有几本写满批注的论语春秋。是金爷爷,就是那狱卒拿来,说是在狱中拣的,应是上官先生之物吧?”
“我当时狱中无聊,便让他给我找几本书打发时间。走时便把书送他了,没想到落到你手里,也算是替他结个善缘。”
薛慎默默。
金老爷子原本无儿无女,还被家里划为祖父的“狐朋狗党”之列,很不招待见。
但因他送了薛慎这几本书,着实给他的启蒙打下好基础。后薛慎一直很关照他,他晚年生病及身后事,全是他操办的。
说是结了份善缘,当真不错。
美娘很凑趣的问了句,“那薛大人,岂不也能算是上官先生的弟子?”
薛慎一怔,随即小心肝一阵狂跳,却强自按捺着,不敢太过欣喜。
上官先生却神色古怪的睨着美娘,“你真打算让我收他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