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妇人身上衣裳虽破,洗得却比别人干净,头脸也打理得更加整齐。听说原本家境尚可,可惜去年一场洪水,冲毁家业,才流落至此。但家中行事却极有规矩,如今这一发威,旁人不敢再取笑。
说来也是,会住她们这样破房子的,自然是城中最穷的人,合家就一条裤子都不见少。也就是去年起,顺心小哥过来派发了批生意。
每日只要出几文钱,帮军汉们淘洗干净米粮,煮回饭,自家就能落得一斤米。
从地里掏个芋头煮个粥,全家都够能喝口热乎的了。
光这一项,都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待今年开春,有攒下余钱的,就能扯件粗布衣裳遮羞了,回头也好出去找事做。
便不行,总也能出门开荒,种块菜地啊。
一家子总多了份嚼用,日子就更好过了,又有什么好笑话的?
可调皮小子她娘觉得失了面子,还偏帮着自家儿子,“他还小呢,看看怎么了?”
年长妇人啐道,“再小也不能做这样没皮没脸的事,之前求人找活干的时候,你可说儿子都十二三了,懂事得不得了,怎么这会子就小了?”
把人骂退后,年长妇人放缓神色求情,“十三哥,再等一会儿吧。豆子娘平素最是勤勉,只合家女人就一条裙子,穿着出门就没法去淘米,才晚了些。这丫头别看着矮,其实都快十五了,实在不能再露腿露肉的见人。”
十三正想说无妨,那豆子娘却是心里着急,拿床破被裹身上,便提着篮米饭,光着脚飞奔出来。
“好了好了,这回可是熟了的!”
等她把米饭交上,又交了路钱,十三笑笑,多说了一句。
“婶子别净顾着赚钱,回头也给自己做双鞋吧。下月起,又会多几十队要煮饭的。有一队听说你家米淘洗得特别干净,特别点名要你家来煮。所以,你可得个双份。”
啊?啊!
那妇人惊喜得说不出来话来,倒是后头提着裙子的女儿,兴奋的尖叫起来。
想往上冲,又实在是怕丑,只能深深给十三鞠了一躬,在那里跳着脚嚷。
“娘!娘,咱们下月又可以多挣一份粮食了!”
妇人捂着嘴,激动得掉下眼泪。
旁边妇人,连调皮小子也围上来,“有我家吗?有我家吗?”
十三扬一扬手中的小本子,“你们干得怎样,我都记着呢,自然是优先安排做得好的。象你小子这样掀姑娘裙子没规矩的,这回肯定没指望了,好好努力吧。老婶子,你肯说公道话,下月便也算你一份。走了!”
安排完毕,十三赶着驴车走了。
还不忘温习一下薛先生良教的成语,赏罚分明!
自觉还很有些小小得意呐。
而那两家下月明确得双份的妇人,自然是万分欢喜。
调皮小子和他娘,双双失落之极,回头又被自家男人捶了一顿。
“要你们不学好,没规矩!好好的粮食都没了,活该饿死的命!”
第202章 中毒
顺心小哥,如今可是全城出了名的爱学习。
经常瞧见他们一路送货,一路背着《三字经》、《百家姓》。
若有目不识丁的乡亲,想打听个自家姓名,顺心小哥总是很热心停下来,写给你看。遇到不会的字,他们下次路过,还会专门学了来教你。
若让他们听见骂脏话,打架的,都不爱搭理。
故此城中虽有商家想仿着他们做生意,可百姓们还是认准了“顺心”马甲,并不愿意轻易换人。
于是,城北这片由顺心小哥分包,给军营煮饭的破胡同,风声也在慢慢好转中。
小十三想,这大概就是薛先生良说的,近朱者赤了吧?
跟着自己这样好人,果然都学着上进了呀!
虽说他从前也识几个字,但还是跟着薛良,才学到更多道理。
也因为文化水平略高,才被选中军队送饭的差事。
不仅配备了专车,收入也更稳定。
如今一些老乞丐,不,是人力行的老哥,在教育贪玩,不用功念书的小哥时,都拿他举例。
读书没用?
看看小十三,那就是榜样!
你们这些两条腿走路的,能比得上人家四个蹄子?
如今连八婶都在拼命背九九歌,发誓要学会简单的算术呢!
想想猫眼儿胡同的大家庭,小十三心中越发有了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