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上了年纪,和丈夫过世的妇人,怕人家说不庄重,都爱买无香型的。
且她们这样年纪,手上又有钱,只是市场上没对路子的产品。如今原林的东西一出来,可是填补了一大空白,花起钱来比小姑娘们可凶残多了。
美娘就琢磨着,往后能不能专门做批产品,针对这部分高端——不差钱客户。
为此,谭迎春还提议专门烧一批瓷器,弄得更加高档些。
比如大红,或墨色,那种只要烧得好,看着就显得富贵大方。
如今再看这羊油膏,美娘就觉得,可以再烧一批显年轻的粉色瓷器,定价也可以便宜些,针对不那么有钱的年轻客户。
举一反三,她就是这么机智!
不过想到这个,她就惦记起薛慎了。
要说擅画之人,确实审美情趣更高。
他上回帮原林设计的那些瓶瓶罐罐,极受追捧。
如今这事,还得找他。
至于美娘,算了吧。她光背琴谱已经够操心的了,哪有时间写诗作画?
要说老张都回来有些天了,他到底几时到啊?
那半成干股可不是好拿的,美娘还一堆活等着他呐。
被惦记的薛师兄,莫名打了个喷嚏。
揉揉鼻子,他也是归心似箭。
这天儿越发冷了,北方干冷严寒,但南方近水潮湿,也是湿冷难耐啊。
之前的冬衣,在边关早糟蹋得不能穿了。他年下的新衣裳,是不是也该做两件了?
他可是亲眼见着,某殿下藏了整整一车的上等好皮子送回来呢!
打劫,必须打劫。
想起数日前在京城的事,薛师兄越发觉得自己要得理直气壮,也越发加快了步伐。
于是,互相惦记的师兄妹,都热切期待着再次重逢。
而他们的师弟,独自望着窗外边关的风雪,惆怅。
那位薛千户快跟师姐相见了吧,也不知会怎么说起他。
某薛肯定没好话。
但他不怕。
师姐是个聪明人,眼睛又那么大。会看到自己送回去什么,师兄又带回去什么的。
呵呵。
他走时可空着手,除了两袖清风,啥都木有……
不,
万一他去写诗,去画画呢?
会这么不要脸吗?
可这个,孤,孤实在没工夫擅长啊。
汉王殿下正想翻翻诗词,学学对仗声律,增加下诗文传情的可能性,忽地传来上官令中气十足的叫骂。
“连个皮蛋拌豆腐都不给,你主子呢?叫过来,检查功课!”
薛千户走了,没人转移先生的注意力。孤零零只剩下一个学生的殿下,他才突然发现,连偷个小懒的工夫都木有了。
功课好多,孤,孤实在没时间写诗画画……
师姐,你也千万千万不要擅长啊!
第233章 争渡
芜城。
一场突出其来的大雨,铺天盖地,席卷全城。
好似要消尽最后一点残存的暑气,宣告秋的到来。
渡口船只,越发忙碌了。
正赶上几艘船停靠到岸,突然来了这样一场白茫茫的大雨,实在让人措手不及。
尤其对于客商来说,淋湿了人是小,淋湿了货物可怎么办?
那毁的,可是一家人的生计啊。
有个年纪挺大的老管事,早已浑身湿透,在雨中都快急哭了,不住抱拳哀求码头上的力夫和其他客商。
“各位大爷帮帮忙,我们这船货上全是才晒干的大枣,要是淋了雨,这一季的辛苦可都全白废了,能让我们先卸货么?”
有好心的客商便道,“要不先去帮他吧。这干果最爱烂,沾了雨水就卖不起价了。大老远的坐船赶来,可是不容易呢。”
其他几个客商纷纷点头,都是出门做生意的,能体谅其中艰难。
有些腾得开人手的,还把自家伙计,叫过去帮忙了。
那老管事正感激得四下作揖,忽地隔壁船上,出来一个容长脸,挺白净的丫鬟。身后还有小丫头给她打着伞,趾高气扬。
“你们过来,先搬我家小姐的行李,出三倍工钱!”
这,这就让人为难了。
有人心好,但更多人出来讨干活,不就是为了挣钱么?
眼看不少力夫往对面走去,那老管事急得直拍大腿。
“好姑娘,麻烦你略让让吧。你们这行李早一时晚一时都不急,我们这枣子淋了雨可都没用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