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回叫他们来,汉王殿下便命人准备了数份契约,此时一人一份,摆在面前。
上面内容很简单,就是他们身为某地长官,确认今年应收粮赋多少,实收粮赋多少,签名确认。
如果到了灾情发生的时候,必须各地拿出粮食时,谁要是拿不出这些规定的数目。那不好意思,哪怕已经不在本地任职,任你调到天涯海角,汉王殿下都是要来讨债的。
在座官员,不少已经微微色变,眼神发虚。
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收到底下今年孝敬上来的银钱了。
就算没收,可也不能保证自己底下没人贪哪?到时追究起来,不也是他们的责任?
毕竟这白纸黑字,一旦签下,那是要负责的!
当下就有官员支支吾吾,不想立这个契。
有人还佯装怒色,“吾等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岂可当成贼来防?”
就是就是。
一帮子官员齐齐附合。
殿下冷笑,“你们都若不想签,那也行啊。孤已经替你们另拟好了一份奏折,你们填上你们的道理,签上大名,孤派人三百里加急送到京城去。顺便也请父皇,另请高明吧。孤是这治不了这两州了,不管有什么责罚,孤都自己领着!”
他这一招釜底抽薪,算是把所有官员都架在火上了。
签,等于给自己弄一个烫手山芋。
不签,即刻就得在皇上跟前,种一根大刺。
我儿子又没追旧账,又没干嘛,你们为何不敢签,是心里有鬼,还是有鬼?
保不齐皇上顿时就要派人下来,查两州的粮仓库存情况了。而许多地方,还真经不起查!
官员们齐齐哑巴了。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盼着有人能出头说句话,挡了这事。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谁敢出头?出头又说什么呢?
“殿下,此举似乎有些逼人太甚了吧?”
终于有人开口了,却是极不得众人待见的虞亮。
第506章 同心
“从前您在京城,找到那些权贵门上,还算事出有因。可如今大家是通敌了,还是叛国了?再说……”
虞亮眉头一挑,才想冷笑着说出一个真相,打闵柏的脸,谁知青州知府和定州知府对视一眼,竟是一同提笔。
“既然如此,大家还是签了吧。”
然后唰唰唰,笔走龙蛇,赶紧签上大名。
两个带头大佬都签了,剩下一帮官员如梦方醒,“对对对,赶紧签!”
谁知道这个唱黑脸的虞亮,是不是故意又在做坏人?万一等到大家附和时,他给京城皇上去信,告谁的黑状怎么办?
再说县官不如现管。
殿下发话,怎么还隔着一层。这二位可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若想给他们小鞋穿,可不要太容易哦。
所以官员们不仅签了,还纷纷表示,殿下这个法子其实挺好的,正好也监督大家认真当差。
两州知府尤其说了,“既然签下,回头都好好把任上梳理梳理。谁的任上若是出了纰漏,别说殿下,我们都第一个不饶!”
官员们连连点头称是,痛下决心,从前可以继往不咎。但从今年开始,这粮食情况,必须弄个一清二楚。
谁胆子肥了,敢把爪子伸那么长,他们就先去剁了!
不就是三年么?要是连这也忍不了,趁早辞官回家吃自己的。
真闹出灾情,谁都讨不到好。
此时,那些人心浮动,原本想调任的官员还担心起来。责任状是他们签的,万一调走了,接任的来了,差事没办好,连累他们怎么办?
此时打了一记闷棍的殿下,冷眼瞧着,又抛出一记甜枣。
“要是众位大人不介意,孤此次还想向父皇上奏一本,就说各位大人忠心任事,愿意留下与两地百姓共渡难关。若有些到期考核的,愿留待三年后一并赏罚。”
哎!
这个提议不错啊。
表面上看,在这里蹲三年是要吃些苦头。可若是他们真能众志成城,扛过这次天灾了呢?
那时说起来,可是极大的功绩,且还能在官场上流传一段佳话!
虽说千里做官只为财,但名声也是很要紧的。
若是能被万民称颂,留下些美名,又有何不好呢?
想想之前美娘送给那些基层小官的端午节礼,可是博得多少基层小官和家属们的感动热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