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美_作者:桂仁(789)

2019-06-07 桂仁 种田文

  可皇上派来的教养嬷嬷们,皆夸鸿姐儿是个孝顺孩子,日日都要听到人问候皇上才安心呢。

  徐贤妃其实很想撇嘴。

  真要问候皇上,她为什么一直盯着我来说?

  可这样的话,她到底还是不敢问的。只能越发卖力的教孙女喊祖母了。

  若说家里添了个孩子,确实平添了许多欢乐。但去扛旱的殿下,却越发苦逼了。

  青州。

  春已三月,惊蛰早过。可期待已久的春雨,只零零星星飘了几回。还来不及打湿地面,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旱情,初露端倪。

  汉王殿下,忧心忡忡。

  偏偏此时,虞亮还利用无知百姓,想逼他去求雨。

  呵呵,真当他是白龙王,想求雨就求得来雨?

  殿下才不上这个当。

  顿时就把求雨的准备工作,交给虞亮了。

  “虞大人可得准备得精细些,要是孤留不来雨,那就是你准备的器具不洁。到时孤可是要头一个绑着你,一起向上苍谢罪的。”

  从此虞亮,再无下文。

  虽然把他摁了回去,可殿下还是十分不爽。

  这人其实挺有脑子,可怎么就不能做点正事?成天捣乱。就算把自己斗倒了,可青州灾情泛滥,莫非他就有功了?

  正好媳妇来信,说又给他送了批物资,和上官先生一起到来。

  于是殿下干脆也不在临时衙门里呆着,看虞亮那副小人嘴脸。自领了一票人,下乡巡查,并迎接先生东西去了。

  白把虞亮闲下来?

  想得美!

  如今青州定州两地官员,不是齐心协力,留在任上共抗天灾了么?

  此事经殿下上报,已经在朝堂上传为一段佳话。

  若真能平稳渡过这最艰苦的三年,想来人人升迁有望。

  故此两州知府都很重视,学着殿下一般,直接将任务层层下压了。

  这回是逼着所有人要真当父母官了,哪个任上出了事。不用皇上山高水长来问罪,他们是首先要给小鞋穿的。

  但两州这么大,总有些照管不到或是存有争议的地界。所以殿下就挑挑拣拣,择了一个最穷山恶水,盗匪出没的地界,摊派给虞亮了。

  要说困难,确实有点。

  但你不是徐太师亲自举荐的么?所以这点小事,想来难不倒虞大人。

  殿下送出一顶高帽,扣在虞亮头上。看着他那青青绿绿的脸,抖擞精神,心情大好的出门巡察去了。

  桐花村。

  因地势较高,今年旱情显得特别严重。

  虽然开春时,百姓们已经在当地官员的指导下,依着农时开了地,播种下了粮食。可这天公不作美,迟迟不下雨可怎么办?

  桐花村的新村长,于树魁正带着村里青壮,在村边犄角旮旯的荒地上,补种高粱。

  都是种了十多年地的老把式了,这样的天时,一看秋收就难有指望。可一家老小七八张嘴,总得找着吃喝,不得种点别的么?

  他们一辈子只有种地的手艺,能想出来的,就是补种高粱这样的笨法子了。

  第517章 祭神

  好容易一拔活干完,大伙儿坐下歇歇。桐花村的青壮们纷纷感慨,亏了去年汉王殿下派来的官员,坚持修了水利。

  原先老村长还在背地里使坏,挑拔村民们阻挠此事,打伤了前来的廖县丞。最终是被殿下少夫人派来的侍卫家将,一鞭子抽老实了,连村长之职都给撸了。换了更加年轻,更踏实本份的于树魁。

  如今瞧那高高架起的水车,能把远处的水源引到离田地较近的地方。否则他们就是有力气开荒,也没力气天天挑水。

  高粱不吃水,耐旱。

  只要种起来,哪怕只肯长一半呢,总能剁了喂牲口,省些粮食。

  只是村里空地少,种这点高粱只怕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大家很快又七嘴八舌议论着,还能再种些什么。

  但有人忽地提出一事,“眼看今年地里的庄稼,长势比往年慢上许多,水也更少,到时想全保住是不可能的。那是不是集中水源,先保住部分田地?”

  青壮们一下静默了。

  他们当然知道,这话说得在理。

  但如此一来,必然涉及到部分村民利益受损。到时保谁家,不保谁家,肯定又要打破头的。

  就算全都同意了,可收下的粮食如何分配,到时又是一个大难题。

  于是便有村民说,让村长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