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百姓肯将多出来的粮食家畜,平价卖与官府。再由官府出面,借贷给青州定州。待青定二州缓过气来,便可分期将物资归还。
而对于平价出售的百姓来说,也不能让他们利益受损。
便可发出一张由官府统一开出的公文收据,凭此收据,待到他家遇到困难,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找官府平价借钱借粮。
具体金额,就按他先前售卖货物的价值,来定个比例。
只美娘觉得,这样的事情恐怕得由官府出面,才得百姓信服。于是特意写信告知了汉王殿下,让他去推行。
谁知闵柏竟是原封不动,转告了两地知府。
而两位知府一商议,却觉得这事由美娘来操持,才最为合适。
“少夫人不必妄自菲薄,你这些年在芜城经营,名声极好,谁不知龙女的鼎鼎大名?再说,你还有那么多顺心乡村小站。就让那些小站把消息放出去,代收代购,这样经手的人少,反更妥帖。”
何知府说完,雷知府立即点头附合。
“要是让当地衙役们插手,只怕又有些不自觉的人,是要剥一层皮的。且你们到底行商便利,随行就市,价钱比咱们也清楚许多。若担心百姓不信,我们官府倒可出个行文,辅助说明一二,也就是了。”
何知府又道,“再说若要官府来做,给百姓的钱和粮食从哪里来?我们一是支应不来,二是层层手续,还得上报朝廷,不知几时能成。倒不如少夫人直接做了,还更爽利。
雷知府道,“之前殿下不是从云州买了一批矮脚马,在湖州各村之间,游走讲解堆肥卫生之术,也兼带着帮各村捎货卖货的?回头让你那些顺心小哥,跟着一起去说说就行。这样的小额交易,我们也不收税了。只少夫人却要把账目核清,备着日后查验才好。”
眼看他二人一唱一合,便把事情推了来。
美娘感谢他们的信任之余,却也产生深深疑惑,“可如此一来,我这生意岂不……”
做得太大,且有邀买人心之嫌?官府就半点不疑心?
看出她的顾虑,何知府和雷知府却是哈哈大笑,笑得美娘一头雾水。
最后何知府送她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只催着美娘快点开工,便和雷知府相携告辞了。
美娘无法,只得赶紧命人去找顺心负责人,苏栋来了。
第523章 咬了
苏栋如今也是忙得满天飞。
自从顺心小哥改行做劳务供应后,因为管理得当,自由灵活。自生意做开之后,虽不象从前那样送日日送快递,与百姓们接触较多,却比从前业务更广,且更受欢迎了。
现在的顺心业务早做出了江州湖州,还有不断往外扩展的趋势。
苏栋一年能在芜城歇着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
只听说美娘找,他便放下手中事务,立即赶回来了。
原以为有啥要事,一听说是要推广平价借贷,鼓励产出,美娘还想跟他解释下意义,苏栋便撇嘴道。
“这种事,有甚可说?官府都出面给行文了,就算没有,咱们拿着现钱呢,如何收不来东西?且又不多赚他们的钱,他们求之不得,如何不肯?
只是老板呀,您虽好心想做好事,只咱们的人手,总不好老出白工,不如把这交易的次数和时间集中一下如何?
我看也不要多,今年秋天八九十,收三个月的货,人家年下好走情送礼办喜事。明年春上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集中放两个月的钱。余下零零散散,就托各处乡村小站办了得了。若没有,新设一个就是。只若人家不要钱,要粮食布匹和盐巴针线,老板你能弄到货吗?”
那可更容易了。
如今美娘跟江南织造、盐业的“半壁江山”都有交情呢,买这些还有何难?
那就得了。
苏栋接下任务,就忙着回家看媳妇孩子了。
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他也得抓紧时间团圆哪。
见他如此笃定,原本心中还七上八下不安稳的美娘,也信心渐增。转头就听到她女儿的咯咯笑声,传遍后院。
赶紧去看,就见小姑娘竟是坐在葛大娘怀里,被两只大狗拉着,满院子跑呢。
三只猫在屁股后头追着,半点猫形都没有了。
美娘吓了一跳,秋大姑却把她拦着吐槽。
“瞧你葛大娘笑得,啧啧啧,成朵老菊花了。一把年纪还这么疯,简直没个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