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薛慎还升官了。
从一州守备,直接升任庆州大将军。
大燕给了洪明修世袭,却也收编了庆国军队,如今交由薛慎统领。
短时间内,是回不来的。
薛母一看,这可不行。
特意去求了皇后娘娘,总算是把这两个大龄光棍给抓回来了。
回来就一件事,相亲!
薛良昨儿相了一家,感觉不错,总算把事情定了。
可薛慎这儿,相来相去都不满意。
好容易今天这个觉得挺合适,谁知他闹了这么一出,径直把人吓跑了。
这回头可怎么办哟!
薛母指着头上白发,“儿女都是债!瞧瞧我这头发,全是替他愁的。他倒好,跟个没事人儿似的!”
韩王氏十分理解,一样大倒苦水。
二人说得惺惺相惜,特别投契。
回头还想抓着对方儿女,帮忙说道几句。谁知他俩早坐到一旁,吃着茶点,聊得热火朝天。
薛慎在传授英娘各种阴谋诡计。
“……象你今日,约了你娘过来,固然是对的。但要这么退亲,那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太不划算。你应该让你兄长,去收集证据,抓人小辫子。必要时候,如方才那歌姬,完全可以买通设局,把这小子坑进去,再弄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到时你家退亲,那就是理直气壮,也没人会说你半个不字。”
英娘只听得两眼放光,满脸崇拜,“怪不得你能坑出一个庆州呢!中秋芜城公主芳辰,我去宫中朝贺,听皇上和皇后娘娘都在赞你。”
薛慎假假谦虚,“雕虫小技,小技而已。”
薛母忽地心中一动。
再仔细看看英娘,竟是丝毫不畏她那坑神儿子,满脸欣赏。再回想韩王氏方才吐槽女儿种种,越想越觉得,跟自家很是合适。
性格独立,这点好啊。
若不愿随军,留在京城陪伴公婆,教养孩子也挺好的。
愿意自立,这点更好。
薛家是经过大磨难才渐渐复起的,越发知道珍惜。
如今族人们,有资质的都去读书了,没资质的便和女眷们一起打理家计。
多一个英娘,还能多一份助力呢。
薛母想想,干脆就老着脸开口了,“韩夫人,您若不嫌弃我儿子年纪太大,愿不愿意考虑一下——”
韩王氏一口茶水,差点喷地。
她正愁女儿没下家呢,这就主动送上门了?
薛母很认真的,扳着指头列举了自家好处一二三。
门当户对,绝不纳妾。
支持媳妇搞小事业,还不必她立高门大户那些规矩。
要是韩家同意,薛母就去求皇后娘娘赐婚,这点面子她自信还是有的。保证风风光光,把人娶进门来。
韩王氏细细一琢磨,还真有几分心动。
英娘在自家养娇了,也不是个能受委屈的性子。
太高的门第,她怕女儿受气,太低的门第,也配不上女儿。
而薛慎说来,除了年纪大些,全是优点。
正经的科举会元出身,名满京城。
又是皇上皇后的同门师兄,如今位高权重,长得还一表人才。
这点特别符合英娘。
她打小就立志要嫁个英俊丈夫,否则韩王氏也不能看上夏家小子。
那小子虽人品差些,还算小白脸一枚。
但跟薛慎这样美男子一比,就给比到沟里去了。
虽说薛慎方才发起脾气看着挺吓人的,但那是主持正义,还是为自家出头啊。
而且韩王氏,私心里,还挺欣赏他那份狠劲的。
她这些年伴着韩彻,跟婆婆,及各路女眷斗智斗勇,早不是闺中天真的小白花了。
自然知道,一个有手段有智谋,又能顶得起事的丈夫,才能让女人过得舒心。
不过这事有点大,她还得回去跟丈夫商议商议。
薛母自然同意。
还表示她家考虑的这些天,她就不再带儿子相亲了。
英娘到底年轻,毫无察觉,已经快被她娘给卖了。
倒是薛慎,绿眸一斜,瞧着亲娘和韩王氏嘀嘀咕咕,就觉出几分不对来。
摸摸下巴,再瞅一眼小英娘,薛大人难得有几分心虚。
这样小,合适么?
会不会有老牛吃嫩草之嫌?
回头进宫的时候,薛师兄就吞吞吐吐,不大好意思的去咨询师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