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九天里,除了不能外出,其余感觉还凑合。
谢家在州府租住了一个小院子,在城北区,地址位置上虽然偏远了一些,不过民风却很好,周遭所住的人也多半都是像谢家这样,拖家带口的学子们。
因今日是秋闱结束,难得清静的地方也有了几分热闹,相继和认识的几个人打了声招呼。
回到家中,果然谢奶奶和谢莲已经备好热水。
舒服的洗了个澡,又吃了饭,这困意也渐渐的涌了上来。
这让本来打算好好询问阿晚的一些事情的谢奶奶顿时心疼,开口说:“猫儿,你刚考试完,去好生睡上一觉,其余等醒来再说。”
阿晚也确实困了,便点点头。
他这一觉就睡得昏天暗地,等到再次醒来已经是次日一早的上午。
“猫儿,醒了。身体可有不舒服?”
见阿晚从房间里出来,谢莲走了过来,又接着说:“先去洗漱,厨房里给你温了肉丝粥。”
阿晚点了点头,他这一觉睡得极为舒服,醒来肚子还真是有点饿。
等到阿晚洗漱完毕,坐到饭桌上时,谢奶奶和谢大伯母还有谢苗以及谢莲都在跟前,四个人八双眼睛,眼巴巴的看着他,似乎要她说点什么一样。
这让阿晚在心里微微的叹息一声,说:“你们不用挂心,这次我也已经尽力,感觉还不错,有两分可取之处,人事已尽,剩下的就要看天意和祖宗庇佑了。”老实说,这次的乡试他虽然自我感觉不错,但却不能像考秀才时那般的笃定。
“我们猫儿尽力就行。”谢奶奶率先反应过来,开口说道。这几年孙子读书的辛苦她可是看在眼里的,只是科举并不是一般的事,况且孙子年纪还小,即便这次不中,三年后再战,也还年少,不妨事。
只是两个孙女的婚事就不能再耽搁了。
谢大伯母也知道科举不易,但自从侄子十一岁之龄中了秀才后,她就莫名对侄子信任起来,她是坚信猫儿必定能中的,开口说:“猫儿,你放心,你爹娘还有你伯父和爷爷,在天之灵会保佑你的。”
“就是,小弟一定没问题。”谢莲和谢苗也连点头说道。她们俩在谢大伯母日复一日的洗脑灌输之下,也对小弟有一种蜜汁自信。
……
秋闱放榜的日子要到月底。
这段时间阿晚过得也就轻松了许多,他是已经打定主意,不管这次中或者不中,都要定居在州府这边。
一来这里的气氛相对轻松,府学的话也比县学那边更出色一些,也有利于结交人脉关系。再有就是谢奶奶和谢大伯母透露出的消息也有些明显,就是想两个姐姐嫁在这边。
对此,阿晚是赞同的。
当然和谢奶奶和谢大伯母有些不同的是,他是觉得州府这边的民风更为开放一些,杨柳村,虽然民风淳朴,到到底封建些,多数村民都大字不识一个,见识浅,陋习也多。
不如州府这边自在。
况且阿晚这里也有了几个人选,不过还要问过两个姐姐的意见才行,再有就是他也想要等秋闱放榜后再说,万一他真的中了举人,两个姐姐出嫁也能更风光些,底气也能更足一些。
等待的时间是有些焦躁的。
也趁着这个时间,阿晚私下里询问了谢莲和谢苗对未来夫婿的一些看法,心里也有了大概的谱儿。
伴随着淡淡的甜甜的桂花的香气,秋闱也终于放榜了。
不同于童生试,乡试通常都是先送了捷报才开始张榜的,所以放榜这一日,前去放榜等着的人倒是少数。
谢奶奶和谢大伯母更是天还不亮就起身,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还特意穿了新衣,给送报喜的红封更是狠下心的封了一张五两银票在里面。
要知道寻常百姓一大家子一年的嚼头也才十多两。
谢家这几年为了供应阿晚读书,先前攒下的家底,到如今也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这次举家来州府这边,谢奶奶更是狠了心,不但把家里仅剩下的几亩田地给卖了,还当了自己的陪嫁银手镯,可以说很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了。
一应的整装完毕,谢奶奶和谢大伯母便合掌等候了。
谢莲和谢苗更是紧张的不行。
所幸她们的期盼成真。
而且没让她们等太久,便见一队人马,穿着衙役的服饰,为首的更是一身大红衣衫,长相周正,笑容满脸,一路上敲敲打打的过来。